详细的教案能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条不紊,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一个完整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有条理地进行教学,以下是满满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分数与除法教案推荐6篇,供大家参考。
分数与除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运算,并能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算顺序,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引新
二、教学新课
三、
四、作业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2+9÷318÷(12-3)
2、引入新课
1、教学例1
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上下练习。
引导观察计算过程,说明递等式书写的规范过程,并说明理由。
2、组织练习。
练一练1
说顺序后练习。
3、例2
说运算顺序,这里除法的两步按照计算法则要怎样算?
观察转化成乘法后的算式,想一想,是不是可以简便运算?
上下用简便算法。
问: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练习;
练一练2
这里除一个数要怎样算?
用简便算法。
说说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是怎样算的?
说说运算顺序,要注意什么?
练习111~3、4、5
课后感受
混合运算学生做起来很简单,只是在简便运算上还要注意灵活运用。
分数与除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掌握用算术、方程法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小数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会分析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句子列算式。
2.复习数量关系。
(1)行程问题中的三量关系式是什么?
(2)相遇问题与行程问题三量关系有什么区别?是什么?
投影出示:速度和×相遇时间=合走路程
合走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合走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3)它们同类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合走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路程
速度和=甲的速度+乙的速度
(二)导入新课
这些数量关系以前学过,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应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分数、小数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例1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
1.读题,说出已知、未知条件分别是什么?
2.分析:
(1)这是什么类型的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相遇问题有什么区别?
(相遇问题,相遇时间给的是分数。)
(相遇时间,甲乙二人都行了这么长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不可能都是整数,那就要用分数、小数来表示。这样的问题你们会解决吗?
(3)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方法做这道题。
(4)投影反馈各种不同做法,讲算理。
说每步的算理。
解③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为什么这样列方程,根据是什么?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
解④设(略)
列方程根据是:速度和×相遇时间=距离。
(5)对比用方程解答和用算术方法解答从解题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算术法是根据已知量,运用关系式,求出未知量;方程法是根据关系式确定等量关系,让未知数x参加运算。)
(6)小结:解答应用题时,首先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选择多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答。
(1)读题分析:
这道题是一道什么样的应用题?
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一、认真审题;二、分析重点句;三、确定单位“1”;四、准确画图;五、列式计算。)
(2)根据解题步骤同桌讨论后,说出解题思路。(重点句是“两周正好
共修的总和。)
(3)同学们自己画图,列式。(一生板演)
解①设这段公路长x米。
等号左边和等号右边各表示什么?
为什么这样列式?
以先求两周共修的,然后再求这段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4)两种解法的思路有什么不同?
(方程法设全长单位”1“为x,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来列等量关系
出单位”1“。)
(5)例2与以前学的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区别是什么?
(简单分数应用题是直接给出相对应的量率;而今天学的是运用对应思想,间接地求出相对应的量率。)
以上两个例题的学习使我们明白,在整数应用题时所学的数量关系,在小数、分数中照样可以应用,思路相同。
(三)巩固练习
分数与除法教案篇3
创境激疑
(一)导入
1.复习:什么叫分数?
2.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出示教具)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合作探究
(二)教学实施
1.提问: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
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并说明理由。
2.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
学生:(第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份,这样的3份也
是一个整圆,表示1,而涂色部分只有1份,所以比l小。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3.老师指出:像上面的3个分数都是真分数。我们过去接触过的分数,大都是真分数。那么,你能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吗?
4.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5.小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6.老师再出示例2中图形的教具。
7.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
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示“1”。
拓展应用
1.在分数a/b中,当a小于时,它是真分数;当a大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
2.在分数b/a中,当a小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当a大于时,它是真分数。
3.分数单位是的最小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4.写出两个大于的真分数和。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通过学习,要会正确区分哪个分数是真分数,哪个分数是假分数,并会正确应用概念灵活解题。
作业布置
教材54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
分数与除法教案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37。“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类型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类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方程解答。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迁移等能力。
3、建构知识间的联系,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辩证思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
2、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下面这些句子中,哪两个量进行比较,谁为单位“1”?
⑴一桶水用去3/4。 ⑵书的价钱是钢笔价钱的1/3。
师:第一题是部分与总数的比,总数为单位“1”。第二题是一个量同另一个量比。和谁比?谁为单位“1”。
[点评: 通过对比练习, 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的比较”有两种情况: 一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
2、出示准备题。说出关系式,再列式计算。
爸爸体重75kg,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7/15。
⑴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爸爸的体重×7/15=小明的体重 75×7/15=35(kg)
⑵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占小明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多少千克水分?
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35×4/5=28(kg)
二、探究新知。
1、激趣引入。
师: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 我们的身体内有很多科学知识藏在里面呢,你们知道自己体内水分的含量吗?
[点评: 通过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数学活动中提高分析能力。 ]
2、出示: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照这样计算,小明体内有28kg的水分,和爸爸体内的水分差不多重了。可是小明的体重才是爸爸的7/15。
[点评: 设计有多余条件的问题, 让学生有目的地筛选,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训练了学生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
问题一: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出示思考问题,学生先分小组进行讨论。
①小明的体重与什么数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②应该把哪个量看做单位“1”, 为什么?
③单位“1”所表示的数已知吗?
④怎样求单位“1”所表示的这个数?你能列出关系式吗?讨论后汇报。
方法一:
分数与除法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及练习。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揭题
1.猜一猜:有4个苹果,每人得到2个,1个,1/2个,你知道这三 次分别是几个人分苹果吗?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 明确目标。
二、扶放结合 探究新知
1.分一分,引导感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2.画一画:引导完成27页的画一画,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完成28页的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归纳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总结归纳计算法则。
三、反馈矫正
出示p28的`试一试。
1.统一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指导完成p28练一练的1~4题。
四、小结评价 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与除法教案篇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9~50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第51页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
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列方程解决简单分数实际问题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
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
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
2、揭示课题: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教学例5
1、出示例5,学生读题。
提问: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用除法计算。
引导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
(2)用方程解答。
讨论: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让学生在教材中完成解方程的过程,并指名板演。
3、引导检验: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
交流检验的方法。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4、小结。
三、练习
1、做“练一练”。
各自独立解答后,进行交流汇报。提倡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做练习十二第1题。
(1)读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2)学生说题意
(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式。
(4)独立解答,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并校正。
3、做练一练第2题。
启发: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为什么要列方程解答?
3、小结解题策略。
四、作业:练习十二第1、3、4题。
板书设计:(略)
分数与除法教案推荐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