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自评与互评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通过制定一份教案,以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满满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语文5年级下册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5年级下册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课前准备】
1、音乐磁带《找春天》。
2、春天美景的.录像。
3、生字教学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一年有哪四个季节?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你有哪些话可以来赞美她?
春天,我们一起来学学找春天的课文吧。
二、读课文,读记生字
小朋友自己小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多种形式读。
三、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自由读──抽查读)
2、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启发思考,自己解决。
通过动作理解害羞躲躲藏藏遮遮掩掩。
学生之间互相解决。
老师解答。
3、精读感悟,合作学习:
读课文题目,随课文中的小朋友找到春天了吗?找到了什么?
写下在课文中找到的春天。
汇报自己的学习结果,注意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四、读文想象,回答问题
我们看到了春天的什么?
我们听到了春天的什么?
我们闻到了春天的什么?
我们触到了春天的什么?
我们了春天的什么?
五、朗读课文,巩固识字
六、课件展示,拓展延伸
1、看录像,说说你在春天还有哪些新发现?
2、除了这些,请大家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用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2、同桌互相检查。
二、汇报交流
说说对春天又有什么新发现?告诉大家。
三、朗读感悟
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欣赏作者给我们描绘的春天吧。
1、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美美的读一读。
2、把自己喜欢的地方读给大家听,与大家分享。
3、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五、巩固识字,交流记字方法
六、指导写字
1、生字课件,说说自己有什么困难。
2、重点知道:
溪:右半边部件多,要写得紧凑。
冻:两点水不要写成三点水。
野:右边容易多一撇。
躲:身字旁,第6、7笔右边不出头。
3、学生练写,老师辅导。
七、积累运用
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完成找找说说练习。
八、实践运用
画春天。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重在欣赏,让学生再课前搜集春天的图片,有关春天的诗歌、散文并吟诵,使他们更能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让学生自己体会欣赏并感情朗读,积累优美的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生字教学上注意把握首次下笔,强调躲字的身字旁、野字的右边不要多一撇。
小学语文5年级下册教案篇2
“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读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本课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
1、听读:
学习课文之前,我首先进行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教师朗读的熏陶。
2、自读:
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提出要求:
⑴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
⑵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⑶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圈出生字。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词组,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
3、细读:
所谓细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边读边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这一步是以“情”贯穿的读。课文第一段我抓住两个它“!”第二段我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脱”、“冲”、“奔”、“找”这几个动词,描绘出孩子们急着到外面去找春天的心情。这时适时引导:这段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这两段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使学生明白面对春天这美丽的景色,我们应用盼望、高兴的、急切的语气去读。课文第三至七段,可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朗读。这三句话把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春天增添了不少生机。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得亲切活泼。
4、赛读:
经过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能读熟课文。这时,可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再比。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小学语文5年级下册教案篇3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小朋友看到这副图,你会马上想到哪个神话故事?
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
今天让我们再走进一个神话故事,夸父追日
2、再读读这些神话故事的题目,你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谁干什么?)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来取题目,这就是取题目的一种方法。
3、(板书课题)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课题。读课题。
4、看了这个神话故事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没有?)
5、过度: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读。
3、检查字词。
(1)虞渊黄河渭河大泽瀚海
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字义都与水有关,而且都表示水很多。
(2)“一眨眼、霎时间”。他们都是表示时间——很短。看到它们你还想到哪些词?
(3)颓然、遗憾
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这些词语都表示了夸父倒下那一刻的心情)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从课题中已经简单地知道了故事的主要内容,现在能不能说得具体些。
课件出示::夸父为了,他去追日,
却因为而倒下了,在临死前,他还。
5、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板书:喜欢光明
三、深入研读课文,体会神奇,感受夸父精神。
(一)、过度:同学们,这是个神话故事,里面有许多想象丰富神奇的句子,请你再细细地读课文,把你认为神奇的句子划下来,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还可以读给你的同桌听。
(二)学生自读学习
(三)交流
1、句一: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体会:神奇在目标与常人不一样,敢追赶太阳,并把它固定在天上。
2、句二: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1)读了这句,夸父给你什么感觉啊?
(2)生活中,你见过跑这么快的人吗?
(3)古人的想象真神奇啊!小朋友,你能来想象一下吗?
夸父一提腿,就。
夸父一迈步,就。
夸父一,就。
(4)看图读,把图中夸父疾步如飞的感觉读出来。
3、句三:就在这时候,夸父的喉咙干得直冒烟。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教师引导:神奇在哪里?这么长这么宽的河霎时间都给喝干了。你还能读吗?
你什么时候这么渴?把那种感觉读出来。
4、句四: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1)教师引导:小朋友,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响声——惊天动地、地动山摇、山崩地裂、震耳欲聋……真是神奇,谁再来读?
(2)在他倒地的一瞬间,他的心情怎样?
(3)他遗憾地长叹一声,夸父啊,你在叹什么啊?
(4)夸父仅仅是遗憾吗?谁再读读句子。你又读出了什么?
(5)是啊,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遗憾、对光明的渴望都化作这最后的奋力“一抛”上,他抛出了什么啊?
(想抛出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想抛出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6)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5、句五: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盛、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1)夸父倒地变成大山,手杖一抛变成桃林,这是多么神奇多么奇特的想象啊!同学们,你能展开想象来说说,夸父在山的东边,或者西边、北边还会抛出些什么呢?快拿出练习纸也来写写神奇的句子吧。
(2)小练笔设计: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边,有(),给追寻光明的人。
(3)刚才同学们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写出了这么神奇的句子,你们看,神话的语言是多么有魅力,多么吸引人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神奇的语言。(读第5节)
(4)读到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板书:充满光明
四、合作看图讲课文
1、合作看图讲故事。
2、刚才我们合作着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五、小结课文布置课后作业
小朋友们,这一个神奇的、感人的故事就选自我国古代的文学巨著——《山海经》,《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数不胜数,课后到书店去买一本,继续畅游神话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感受更多神话人物的勇气和智慧。
小学语文5年级下册教案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个主题单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燕子》,我将从教材理解、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四大版快来阐述。
一、教材理解
?燕子》是由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以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以及文静优美的休息场面这四个方面构成文中的四个自然段。全文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燕子,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对春天及"春天的使者"燕子的喜爱之情。本文的教学可以分两个课时进行。我今天主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结合本组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制订为:
1、学会认读9个生字,会正确读写"燕、聚、稻、偶"等生字。
2、初步感知课文,细读第一、二自然段,感受燕子的活泼以及春光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试背第一、二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一、两句话。
二、教学策略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的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伙伴。本节课中,我在课堂上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导读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引导学生在自主中学习课文。采用"读读、划划、想想、议议"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美,读中感悟,读中发现,读中理解,并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燕子的活泼,体会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流程
语文教材中的文字是凝固的,但其凝固的东西是鲜活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引领学走进其中,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本着这样的理念,下面我就来重点说说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我是分五个环节进行设计的
(一)谜语导题激发兴趣
1、猜谜语: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猜谜高手,今天王老师也带来了一则谜语,有信心接受挑战吗?然后课件出示谜语:小小姑娘穿黑袄,尾巴像把小剪刀,屋子造在房梁上,捕捉虫子本领高。
2、揭题:燕子,在出示课题的时候指导学生书写"燕"这个字。先课件出示燕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外形,然后书写"燕",边写边说燕的上面是燕子的头部,不要忘了下面的一短横,中间部分的口是燕子的身体,分别放到口字的两旁部件就像是燕子的翅膀,底下的四点就是燕子的尾巴。
3、说到燕子,我们就会想到春天,有位大作家郑振铎写了一篇有关燕子和春天的文章,我们赶紧打开书,好好地读一读。
(如果说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荡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推力的,这个推力就是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一种期盼,对新课产生一份关注,营造一种"课伊始,情已生"的境界。而本环节中的猜谜导题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对"燕"字的分析,又让学生对汉字有了审美的愉悦,此时再引入课文正是最佳的时机。)
(二)初读课文把握整体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读顺。(这样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达到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夯实基础的目的。)
2、让学生充分读课文后,课件出示词语:
俊俏吹拂增添掠过偶尔沾了一下荡漾五线谱
学习生字词时我安排了以下三个小环节:
(1)这些词语你们会读了吗?采用个别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的形式来检查。
(2)在学这些词语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困难?需不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这两个小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来反馈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和不懂的词语。)
(3)读了课文后,燕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最好能用上这里的词语来讲一讲。
学生可能会说:燕子很俊俏。我就引:是呀,燕子的外形多可爱啊!可能会说:燕子停在电线上像五线谱,我就说:燕子不仅飞的姿态美,停在那儿休息也很美呀!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就在关键处加以引导,让学生了解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讲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自然段是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三自然段写在飞行中燕子的各种姿态。第四自然段写停歇在电线上的燕子美景。
(设计这一步除了进一步巩固字词,会把读懂了的词语加以灵活运用,同时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对课文有了浅层次的感悟,从而为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近观燕子抓住特点
1、启读:春天是一场戏,燕子是这场戏的主角,那它是怎样亮相造型的呢?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后划出燕子的外形。(羽毛、翅膀、尾巴)
2、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燕子?(板书:活泼可爱)从哪儿看出来?通过找课文里的句子提炼出: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
3、作者把燕子写得这么美,那该怎么读呢?然后通过指名读、小组赛读、男女读等形式抓住"乌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这些关键点进行点面结合的朗读训练。
("文章总有一些生长点",这环节我让学生读读、划划,并根据学生读后的收获,抓住"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这一生长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教学时采用对话与交流的方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相交流碰撞,相互启迪,让他们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运用多元方式来品读句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四)欣赏春光感受生机
1、燕子出场前那是什么样的情景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学生反馈后,出示课件:春天美景图,也就是第二自然段图片。让学生欣赏,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哪些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并说说理由。
2、交流以上的问题。(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做适时的点拨和补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引导)
(1)体会"蒙蒙的"感觉,感受色彩的丰富(黄、青、绿等各种颜色)
(2)以读促悟:"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这是一个长句子,主要意思就是微风吹拂着柳丝。教学时引导学生读出柔、嫩、多的感觉。)
(3)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结合学生的实际先让学生说说赶集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人多、热闹、很急、惟恐落后),再让学生想象花、草、树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情景,并出示一些图片加深理解。
3、引读:这样的场景就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4、在这样的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也来了,它是怎样来的?抓住赶字来理解燕子不辞辛劳、追赶春光的样子,并指导朗读。
5、小结:是呀,生机勃勃的春天,有了小燕子的轻快的影子,动听的叫声,就为春天增添了更多的生机。(板书:增添生机)
(这一大环节我紧紧抓住一个长句子和两个"赶"字进行教学。通过对长句子的读、悟,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美。通过花草的"赶"和燕子的"赶"的理解、感悟,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生机和燕子的可爱。)
(五)、指导书写积累巩固
1、三年级的教学重点虽然已经不是生字词,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书写的指导。我出示生字:让学生说说哪几个字特别难写或是容易写错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书写。预设:聚、稻、偶等字。
2、同时课标中对中年级的学生提出了"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句段"的要求,因此最后我就让学生试着背背第一、二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一、两句话,学会积累。
小学语文5年级下册教案篇5
?陶罐和铁罐》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生字卡片。
③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④学生预习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一自然段的序号,读读课文。
第一课时
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①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了解他们质地、特点。
②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指名读题。
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①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a.学生汇报自己预习的情况:读了几遍书。
b.鼓励学生大胆读书。请想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c.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教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
②再读课文。
a.激励学生积极读书:觉得能读得比刚才几位同学还要好的举手!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至9自然段和10至17自然段。
b.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③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a.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b.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
④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a.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骄傲”、“奚落”2个词语点红。
b.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下面铁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铁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奚落”的语气。
c.教师启发:面对铁罐和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请你把下面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他的谦虚克制。
d.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评议后,同座再练习分角朗读。
复习巩固
①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③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指导写字
①出示1至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②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③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
④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⑤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⑥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⑦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①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
②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礼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③教师与合作学习课文10至17自然段。
a.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议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
b.许多年代过去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c.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找资料,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都不见了。
④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
复习生字,练习写字、抄写词语
①认读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③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④出示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要求书写的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⑤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捧、值”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朴”是左右结构、左右相等的字。“荒、素”都是上下结构、上短下长的字。“受”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联系古文字感受字形:一只手拿着一个像盘子样的东西交给另外一只手。
⑥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⑦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⑧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⑨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拓展练习
①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②和同学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小学语文5年级下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理解杜甫此诗的风格了解诗人闲居生活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2.体会诗人客至后的情感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关键词分析法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据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讲,是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
二.评讲诗文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1.释“群鸥”。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2.此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3.赏析“皆”字。“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1.释“缘”。因为。
2.描写景物,在空间上有何变化?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3.体味作者的情感。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1.作者待客选取了哪些细节?作者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
2.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a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
b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怎样的快乐?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三、课堂小结
1.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 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2.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兼味”、“樽酒”之外,其馀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尤其是尾联虚字(“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确实不大一样。
四、作业布置
1赏析“皆”字。
“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2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五、板书设计
客至
首联:草堂环境清幽,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颔联:由外转内,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颈联: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 着意描画
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
小学语文5年级下册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