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过程有助于教师系统地整理和总结教学内容和经验,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有序,教案的撰写至关重要,以下是满满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数的组成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数的组成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学习7的组成与分解,掌握7的6种分合式。
能根据分合式推算出7的加减算式。
理解7的组成中的互换和互补规律。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6以内的组成和分解。
课件准备:“男孩女孩”情景图片;“男孩女孩分组”情景图片;“分合式”情景图片。
材料准备:1~6数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出示情景图片“男孩女孩”,引导幼儿理解7的组成与分解。
——这里有几位小朋友?
——如果把这7位小朋友分成两部分,可以怎么分?(1个男生、6个女生;2个穿红衣服的、5个穿绿衣服的;3个高个子的、4个矮个子的;4个长头发、3个短头发)
出示情景图片“男孩女孩分组”,帮助幼儿认知部分数的互换和互补关系。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部分数的互换规律。
——分合式左右两边的数互换位置,可以得到两种分合法,但得数相同,这就是部分数的互换规律。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部分数的互补关系。
——从左边看的数,从上往下有什么变化规律?
——从右边看的数,从上往下有什么变化规律?
小结:从左边看,从上往下一个比一个多1;从右边看,从上往下一个比一个少1,这就是部分数的互补关系。
出示情景图片“分合式”,引导幼儿理解7的加减算式。
1、讲解7的加法,从1+6=7,以此类推讲解到3+4=7。
——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是7,合就是“加”的意思,所以可以推出算式:1+6=7。再根据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又可以推出6+1=7……
2、讲解7的减法,从7-1=6,以此类推讲解到7-3=4。
——在分合式中,7是总数,1和6是两个部分数,总数去掉一个部分数等于另一个部分数,去掉就是“减”的意思,所以可以推出减法算式:7-1=6、7-6=1。
发放数字卡片,组织游戏“看谁举得快”,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7的分合。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认真看老师举数字几的牌子,小朋友就举可以组成7的另一个部分数。比如老师举3,你们就举4。
2、愉快玩游戏。
数的组成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分解组成,加深对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理解,对分和活动感兴趣。
2.知道每一个数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合方法。
3.书写数字6.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一个老爷爷、16条鱼和两个金鱼缸的`图片,圆片、数字卡、分合符号若干。
2.每个幼儿瓶盖、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个,数字卡、分合符号若干,记录纸每个幼儿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6条金鱼和2个金鱼缸的图片,提出问题:老爷爷买回6条金鱼,他要把这6条鱼养在两个金鱼缸里,要求每个鱼缸里都有金鱼,可以怎样做,你能帮助老爷爷吗?请幼儿说出分法,教师贴出实物分解图及数字分解图(不一定按顺序)。
二、请幼儿取瓶盖、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个,各分成两堆,要求每种的分法都不一样。说出是怎样分的,有几种分法,并尝试记录下来。
三、在黑板上出示6个圆片及分合符号,请一名幼儿上来将他的分法逐一摆出,再请一名幼儿用数字卡摆出相应的分解式。引导幼儿观察并读出6的几种分法,知道有5种分法。
四、讨论:3有几种分法?2有几种分法?将2~6的分解式逐一摆在黑板上,引导幼儿发现,每个数字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法。
五、练习:翻开用书,添画或填写6的分解组成式。
活动延伸:
在练习册上进一步复习巩固6的分解组成和书写。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数的组成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探索7的分合,了解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关系;
2、引导幼儿用7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能正确地进行7的加减运算;
3、引导幼儿学习看一组实物图编应用题,重点学习应用题中的提问。
活动准备:
爱心卡片、7只毛毛虫
活动重点与难点:
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7的分合。
活动过程:
一、在游戏中探索7的分合。
游戏:“出拳”——
1、介绍游戏玩法:两人出的手指数合起来要是7,两个人商量好谁先出拳谁后出拳,边出拳要边说,如:甲:我出2,乙:我出5。
2、每人每次伸出的手指数量不能重复,直到把7的6种分合式说完。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保证自己会不重复的把7的合成式说完?(启发幼儿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每人在白纸写出7的六种分合式,出拳一次就划掉纸上的一个分合式。)
二、在实物图中学习7的加减法
1、师:树上有7只毛毛虫,1只大的,6只小的;2只红色的,5只蓝色的;3只停在草地上,4只在树干上,你们能根据这些特征来编加减法应用题吗?谁能根据毛毛虫的大小来编一道减法应用题?(引导幼儿编出树上有7只毛毛虫,拿去1只大毛毛虫,还剩下6只小毛毛虫)我们用一道减法算式把这道应用题记录下来!(7-1=6)谁能来读读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树上有七只毛毛虫,拿去一只大的,还剩下6只大的毛毛虫)
2、依次类推,根据颜色、地方不一样编出剩下的五道减法算式和六道加法算式。
3、分享探索过程,完整读出7的6种加法和减法算式。
教师小结:7的加法算式、减法算式和分合式都有6种。
三、在游戏中自编7的加减应用题
游戏——爱心的卡片
1、师:“今天我们用爱心卡片自编7的加减游戏吧!我有2张爱心卡片,你有5张爱心卡片,我们一共有几张爱心卡片?”幼儿:7张爱心卡片。”
2、用同样方法可请孩子继续自编7的加减应用题。
四、活动延伸——给幼儿发送爱心小礼物,鼓励幼儿继续利用已掌握的7的分合,在一日生活中继续引导幼儿自编7的加减应用题。
数的组成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通过整理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形成加法表和减法表。
2、通过探索加法表和减法表的排列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唤起记忆
教师提问:谁还记得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字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对学过的6个数字和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梳理知识,建构网络
1、复习几和第几
课件出示整理和复习第一题
①认识上面的小动物吗?你能圈出左数的四只动物吗?你能在左数的第四只动物头上画个o吗?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评。
②数一数,比一比,并填空。大象有几头?熊猫有几头?鹿有几头?
学生独立完成后,找学生回答校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5,5>3,2<3,3<5,5>2,3<5等。
2、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课件出示)
(1)完成课本第32页的第2题。
(2)教师:在小组内把你填的内容小声地读一遍。
(3)找学生汇报,核对答案。
3、整理表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归纳成表。(课件出示)
(1)说一说左面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2)老师任意指一道算式你能很快说出得数吗?
找学生回答
(3)计算第一列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算,然后讨论。
(4)出示课本第32页5以内加减法表,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加、减法中算式的`排列规律。
4、复习数的顺序
教师(出示课本第33页练习七的第1题):你能按顺序用6个数字给小鸽子的房屋编号吗?
5、开火车。
(1)教师出示计算题:看谁算得都对。
在学生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讲评。
6、出示图片
(1)第一幅图上的动物你认识吗?谁知道这幅图的意思?找学生回答。
(2)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校对。
(3)谁知道第二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意思?你能用语言叙述吗?
(4)你能列出算式并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校对。
7、复习比多少
出示图片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校对。
本题主要告诉学生,同一幅图,我们既可以说小鸡比虫子多2只,也可以说虫子比小鸡少2只。
8、拓展题
出示课本第33页练习七第5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找学生核对,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
三、课堂总结,提出要求
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对5以内加法和减法进行了整理,归纳成了表格。回去后大家要熟记表格中的算式和得数,进行又对又快的口算。
2、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第33页练习七的第2、3两题。
数的组成数学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对于数学活动而言,幼儿活动的积极性直接决定了幼儿接受数学知识的程度。活动内容是《学习5以内各数的组成》。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数的分解及组成,理解除1以外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原来的数。
2.在游戏中,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图片:动物(小熊和青蛙)2只,苹果2个,梨4个,西瓜2个。
2. 数字卡若干。
3.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8页。
4. 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分解
数的组成数学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