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精心准备的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课堂讨论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思维,高质量的教案应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满满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敲乐器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敲乐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敲敲打打中了解小型乐器的多样性,感受“多与少”“静与响”“快与慢”的表达。
2、充分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型打击乐器。
2、装乐器的盒子和篮子。
3、地垫。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找百宝箱
1、听音乐入场我们听着音乐走进森林,一起去寻宝吧。(音乐慢,慢慢走,音乐快,小跑)
2、打开百宝箱,寻找乐器我们猜猜这里会是什么?(动一动)
3、布置音乐岛请你拿出乐器,它是怎么唱歌的?请你把它放在那。
二、游戏:音乐岛之旅
1、介绍游戏规则:
请你听着鼓声,鼓声响起,你可以在音乐岛之间旅行,鼓声停,请你停留在一座岛上玩玩岛上的乐器。
2、师敲鼓,幼儿游戏,指导幼儿玩乐器的方法(提醒幼儿选择不同的小岛游玩)
3、师弹奏曲子,幼儿跟随敲击乐器。
4、小结:真的像刚才有的朋友介绍的,我们的乐器有的是敲的,有的是摇的。
三、根据指挥的指令演奏乐器
1、这里有块丝巾,我的丝巾会变长也会变短,变长的话可以怎么表示呢?变短的时候可以怎么表示?
(幼儿随着丝巾的变动玩乐器)
2、这里又有块纱巾,风来了她会飘,请你们看着纱巾的飘动玩乐器。
3、请看了我的手敲乐器。
4、请个别幼儿指挥。
四、游戏:魔法森林
1、规则:森林里长着许多大树,结出奇怪的“果实”。当风吹过,魔法森林就开始歌唱。我们每个孩子是森林里的一颗大树。老师在“树”上挂满了乐器。丝巾在森林中飘起就被认为是有风吹过,风有大有小,风一吹,“树”上的乐器就会想起。
2、幼儿控制风,角色更换。
五、整理百宝箱跟随音乐把乐器放入百宝箱。
敲乐器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评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制作简单小乐器。
难点: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系。
三、教具学具:
塑料杯3个、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3根、小鼓、排萧、饮料吸管4支、塑料堵塞8个、塑料固定架2个、剪刀。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引入
1、播放一段音乐,问:这是什么声音?是用什么奏出来的?(乐器)。
2、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
(1)、什么是乐器?
乐器是一种可以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
(2)、出示各种各样的乐器样图,问:你认识这些乐器吗?会弹奏吗?
(钢琴、笛子、板鼓、古筝、小提琴、二胡、音叉等)
(3)、老师出示几个用不同材料做鼓面的小鼓。并演示,讲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小鼓活动。
(1)、制作材料: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圈3根,纸杯或塑料杯3个(自备)
(2)、制作方法:
①、分别用提供的鼓皮材料蒙在杯口上,并用橡皮圈绷紧固定。②、试试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讨论:
①、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②、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弹性好的材料)
4、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牛皮纸
鼓面 塑料布 发出声音不同
气球薄膜
第2课时
(一)、引入
1、出示几种同学做的小乐器:盒做的琴弦,玻璃杯小乐器,瓶摇小乐器,排萧小乐器等。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制的小乐器。
2、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
2、指导学生运用配套材料制作排萧乐器。
(1)、排萧制作材料:
塑料固定架2只,饮料吸管4根,塑料堵塞8只。
(2)、制作方法:
①、把两个塑料固定架对插扣住。
②、把4根吸管分别按下列数据截成两段:125和36、110和43、95和58、88和73。
③、每段吸管的一端用堵塞堵住,并不能漏气,把8根及管开口向上,由长到短整齐排列插入固定架中,这样排萧就做好了。
(3)、使用方法:
用嘴分别在吸管开口旁向内吹气,看看能不能吹出1、2、3、4……7、i八个不同的音阶,你能用排萧吹出简单的乐曲吗?
3、同学们讨论交流:
让乐器发出不出的声音的做法: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音?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4、组织学生对各组制作小乐器进行评价。
5、课堂小结。
(二)、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声音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敲乐器教案篇3
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的性格大都比较内向,文静,不喜欢大大咧咧的表现自我,属于那种比较害羞的类型。因而根据本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我选择了这一教学内容。一方面考虑到"打击乐"的活动一向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对这种敲敲打打的活动非常感兴趣,能吸引他们积极的参与活动;另一方面,选择的"大马告诉我"这一题材,目的是想利用着欢快,轻松,节奏感鲜明的曲子来调动幼儿的情趣。通过骑马,模仿马蹄声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大胆的表现自我。在学习了《大马告诉我》的语音图谱后,有一次大家用语音为音乐伴奏,我对小朋友提了一个问题:"我们除了用语音为音乐作伴奏,还可以用什么方法为音乐伴奏呢 "有个小朋友将原来模仿马蹄声的语音"嗒"用弹舌的声音代替了,跟着其他孩子也竟相模仿,一时间,整个教室充满了弹舌的声音,清脆的"马蹄"声与音乐应和着,感觉特别好听。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孩子的带动下,我决定和孩子一道尝试用身体乐器来为音乐伴奏。
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蕴藏的各种节奏,体验创编"乐器"伴奏带来的快乐。
2,探索会发声的身体动作并能创造性的用不同音色身体动作表现各种节奏。
3,为乐曲选配多声部演奏,初步学会看老师指挥演奏。
活动重点:探索会发声的身体动作,能创造性的用身体动作表现各种节奏
活动难点:为乐曲选配多声部演奏,学会看老师指挥演奏。
活动准备:
1,《大马告诉我》语音图谱。
2,表示身体动作的操作图形。
3,熟悉乐曲,学习语音伴奏。
活动进程:
游戏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和幼儿随音乐朗诵节奏配合骑马动作进活动室,坐成双半圆。
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大草原去好吗 我们出发吧。幼儿听音乐做动作进教室。
教师:美丽的大草原终于到了,请幼儿找个位子做下来。
2, 幼儿看语音图随音乐节奏朗诵。
教师:哪一部分是跑 哪一部分是喊的声音 (前面部分是跑,后面是驾驾驾)
教师:我们一起来骑马吧!幼儿:哒哒哒哒哒哒,驾驾驾驾驾驾
听音乐再练习一遍
教师:请一半小朋友做马说哒哒哒哒哒哒,另一半做骑马的说驾驾驾驾驾驾
3,游戏活动:引导幼儿用撕报纸的方式感受乐曲节奏及速度。边听音乐,边根据乐曲节奏撕报纸,每撕一条报纸表示一个乐句,撕下的报纸表示大草原中的小草布置游戏场景。
自由探索,选配图形
1,幼儿自由探索身体哪些部位可以发出声音。
提问:a,我们的乐队没有乐器,怎么办呢
b,如果把我们的身体当成乐器,可以发出哪些声音呢
幼儿回答后老师做。
2,集体讨论选取几个表示身体动作的操作图形。
提问:你认为用哪些图形来表示拍手(跺脚等)
老师指图形,幼儿作相应的动作。
3,引导幼儿学习听辩音色的强与弱,并将图形按强弱顺序排列。
三,实践活动,创造性的.用不同音色的身体动作表现各种节奏
1,为乐曲选配单声部演奏。
①选配马蹄声的身体动作。
提问:马蹄声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呢
用相应的图形在语音图上记录下来。
②选配骑马叔叔喊"驾"时的身体动作。
提问:骑马叔叔喊"驾"的地方感觉很用力,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用相应的图形在语音图上记录下来。
③引导幼儿看图形随音乐做身体动作注意倾听,协调自己与同伴的声音。
2,为乐曲选配多声部演奏。
3,启发幼儿选择恰当的音色设计多声部演奏。
提问:
①当马儿从远处跑来的时候,马蹄声会有什么变化 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近处的马蹄声
幼儿自选添加一种音色,听辨不同音色搭配的效果。探索两种不同音色及不同强弱音色的最佳配搭,选用音色最好听的一种配搭方法用图形记录下来。随音乐练习一遍,注意协调自己与集体的声音。
②为了让马跑得更快喊"驾"的时候会很用劲,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用劲
幼儿自选添加一种音色,听辨不同音色搭配的效果。探索两种不同音色及不同强弱音色的最佳配搭,选用音色最好听的一种配搭方法用图形记录下来。随音乐练习一遍,注意协调自己与集体的声音。
四,交流,表演
1,看老师的指挥分声部练习: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练习,学会看懂指挥的手势,然后交换练习。
2,指导幼儿在最后一乐句的后面小节加上语音"驾"。
3,幼儿看老师指挥随音乐完整练习。
五,结束
玩音乐游戏《马儿与狮王》,结束活动。
⑴引起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⑵讲解游戏玩法:请一位幼儿当狮王(先隐蔽起来),其余幼儿当马儿,跟着音乐在草地上自由地做各种动作。
当《狮王进行曲》音乐响起时,狮王出来与马儿做游戏,最后马儿与狮王一起欢快跳舞结束活动,并提醒幼儿把地上的小草(报纸)"捡"回家。
活动延伸:请幼儿当指挥,开展我是"小小指挥家"系列活动。
敲乐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乐器的名称几演奏特点,知道它们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大胆尝试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3、对用乐器演奏各种音乐产生兴趣,喜欢欣赏音乐。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各种乐器若干;幼儿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钟表店》导入。
幼儿完整欣赏乐曲一遍。
提问:你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音乐是怎样来的?
告诉幼儿音乐是用各种乐器演奏后录制合成的。
二、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
1、你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它是什么样的?里面又是什么样的?
2、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呢?教师示范弹奏一段音乐或请一位幼儿上来演奏。
3、让幼儿观察桌上各种乐器,请幼儿热一一辨认,教师尝试弹奏乐器或让个别幼儿上来触摸、弹奏某些乐器。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了解几种常见的乐器。
1、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说说:画面上有哪些乐器?你知道是怎样演奏这些乐器的吗?
2、教师小结:乐器有民族和西洋乐器之分,民族乐器是演奏民族音乐的,它们大多数是管弦乐器,西洋乐器是演奏西洋音乐时常用的,它们多数是琴键乐器,但是,无论是什么乐器,只要合理地运用,都会弹奏出悦耳的音乐,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满足。
因为是欣赏各种各样的乐器,我觉得单单用眼睛看图片太笼统了,虽然没有让孩子亲眼见识每种乐器的条件,但是我可以让他们听听这些乐器美妙的声音啊!所以,整节课,我用用优美的音乐贯穿始终,给孩子以美的享受。
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乐器、音乐很感兴趣,我想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一定会得到良好的熏陶与发展。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生活化。这次集体活动从幼儿非常熟悉的“糖果”入手,题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有着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他们能大胆地表述自己对糖果的认识,这是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的前提和保证。
敲乐器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通过三首不同民族乐器借鉴形式乐曲的赏析,让学生突破狭隘的民族观,从世界大文化的高度,积极认识“乐器借鉴”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
2、运用cakewalk电脑作曲软件让学生探究在多媒体计算机中进行“乐器借鉴”,从而加深对“乐器借鉴”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教学重点:
1、重点了解不同民族乐器借鉴的形式。
2、指导学生运用音色在多媒体电脑中进行不同民族乐器借鉴。
教学准备:
1、多媒本硬件:
(1)多媒体计算机一台;
(2)多媒体投影仪一台,银幕;
(3)kb——410雅玛哈一台及功放、音箱等。
2、多媒体软件:《不同民族乐器的相互借鉴》
多媒体运行环境:windows98 下microsoft office 2000中的 power point 及 cakewalk express go1d 6.0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欣赏音乐片段,考虑:
(1)作品名
(2)作曲者
(3)什么乐队演奏
2、感悟:为什么中国民乐队演奏这首曲子,在什么地方演出(看影片文件)
中国民乐队演奏传统西洋乐曲是属于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由此引发课题——不同民族乐器的相互借鉴。
二、新课导入:
1、质疑:为什么会出现不同民族乐器的相互借鉴现象呢
说明:借鉴的生命力
每一种民间乐器都有其富于美感的艺术特色,同时也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每一个民族的人们对自己的民间乐器都有很深的感情,但对异族乐器都抱有一定的新鲜感和猎奇感,因此,民族乐器通过借鉴可以展现音乐作品新的风貌,民族情感在乐器的借鉴中可以焕发新的光彩。
三、作品赏析,揭示不同民族乐器借鉴的形式
作品一:罗马尼亚民间乐曲《云雀》,排箫演奏与杨琴演奏的比较
借鉴形式:用东方乐器表现西方民族情感
分析:这种借鉴的特点(相同点及不同点)
作品二: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
管子独奏与二胡协奏曲的比较
借鉴形式:用西洋乐队烘托东方乐器
讨论:
a、这首乐曲表现什么情感
b、管弦乐队的加入起到什么作用
c、这种借鉴的意义
作品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借鉴形式:用西洋独奏乐器和乐队表现东方情感
讨论:
a、这种借鉴好不好,为什么
b、这种借鉴是不是也体现民族性,为什么
补充举例:马晓军与二胡
结论:跨民族的乐器借鉴、渗透、合作能造就全新的时代经典
四、实践操作
在多媒体计算机上进行乐器借鉴,体验不同民族乐器的借鉴。
1、简要介绍色彩性比较强的几件民族乐器的音色特性及与雅玛哈kb——410电子琴上民族乐器音色的比较
2、在cakewalk电脑作曲软件上进行编辑
乐曲1:茉莉花
乐曲2:雪绒花
乐器:弦乐(小提琴)、长笛、双簧管、萨克斯、二胡、笛子、笙等
3、具体要求:
(1)分组讨论选择乐器
(2)派代表交流并说明为什么
(3)派代表进行操作
五、小结
跨民族不同乐器的借鉴、渗透、合作不仅能造就全新的时代经典,同时也体现了人类文化的相互尊重,从而应验了“音乐是跨越国界的语言”这句名言。
敲乐器教案5篇相关文章:
★ 脚步器教案5篇
★ 《微笑》教案5篇
★ 中班艺术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