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教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案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框架,使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化,满满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美术上册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美术上册教案篇1
一、学情分析:
新入学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正规化的美术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好玩的,而且新生入学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因素也不一样,在绘画上、工艺制作上一定有着自己的创造思维、想象能力和自己的个性,但这些会造成学习的不一致性、习惯不统一化,给美术课的课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对待这些刚进入课堂的小朋友,我们在情感态度上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小学生在思维的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发展的.空间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把握机会,激发孩子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能发现美,有创造美的想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22课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丰富多彩,非常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长需要;形式多样有趣,为学生设置了很有趣味的情境,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尝试和体验,有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启迪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学习,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使教学更方便有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适当补充利用本地可利用资源充实教学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认识色彩,了解美术学习用具,掌握涂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使用工具进行简单的美术活动。
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四、教法学法
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教具和材料,常和班主任沟通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并渗透英语美术术语,在学生不知不觉游戏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运用讲故事、猜谜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多示范、多鼓励、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
注意学生的情绪,语言要亲切,气氛要轻松,要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大胆添画,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准备课
第二周:1、大家一起画2、绕绕涂涂
第三周:3、田野的色彩4、大眼睛
第四周:5、我的太阳6、我跟月亮做朋友
第五周:7、七彩飞虹8、奇妙的撕纸
第六周:9、撕纸添画(一)9、撕纸添画(二)
第七周:10、我的拼音卡片(一)10、我的拼音卡片(二)
第八周:11、数字变变变(一)11、数字变变变(二)
第九周:12、变脸13、请跟我来
第十周:14、营养早餐(一)14、营养早餐(二)
第十一周:15、我长高了(一)15、我长高了(二)
第十二周:16、手拉手好朋友(一)16、手拉手好朋友(二)第十三周:17、简笔画人18、画画火柴人(一)
第十四周:18、画画火柴人(二)19、蚂蚁搬家(一)
第十五周:19、蚂蚁搬家(二)20、漂亮的的铅笔头(一)
第十六周:20、漂亮的铅笔头(二)21、鸟语花香(一)
第十七周:21、鸟语花香(二)22、小小食品店(一)
第十八周:22、小小食品店(二)
六、检测及评价:
1.平时成绩(考核采取课堂提问、作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占30%。
2.学习态度(工具的准备)占20%。
3.期末测试占50%。
美术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的(岭南版美术教案)
认识方形物的共同特点,学生用方形概括的方法观察记忆物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凭记忆作画的能力。
作业要求
要求徒手画线,能画出方形物的大体和基本特征。
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几种不同的方形实物如书本、方形盒子等,再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白纸各一张。
二、把准备好的实物画成线描示范图。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用谈话方式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很多物象都有一个基本相似的形,如书、橱、电视机、邮票、信封等,这些都叫方形物。
二、说明方形物的特点。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白纸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比较,认识其特点。
三、启发学生谈谈哪些是方形物,让学生从谈话中加深记忆。再启发学生讲讲方形物内还有些什么(教师指明:记牢方形物的外形后,还要仔细观看方形物内部有什么,在什么位置,就会画得像了);
四、布置作业,让学生把自己熟悉或喜欢的方形物都画出来,看谁画得多。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检查(注意辅导学生画出方形物的特点)。
六、下课前把能在课堂上缴交的作业择优评讲,布置学生在课外多观察方形物,并注意它们放置在什么地方。
第二节
一、复习:指名学生在黑板上面两三个方形物。大家评议:有没有画出方形物的内部细节。
二、继续前课作记忆画练习,启发谈话:
1.黑板上的方形物是放在什么地方?让学生讲讲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有哪些方形物、怎样放置、大小有什么不同、颜色有什么区别?
三、布置作业:你最熟悉的地方里有什么方形物,摆在什么位置上?请回忆一下,然
后画一幅记忆画。
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五、讲评:观察记忆方法的复习;表扬能掌握表现方法的学生。
一、严格要求学生不用尺子画直线,要重视对基础训练的正确引导。
二、画方形物,主要是从一个最有特点的物面用方形来概括,不必向学生讲立方体(六面体)的构成特点。讲课及对学生的作业要求,要量力、扼要,不能复杂,但要尽可能启发学生注意表现细部。
三:记忆画,可让学生凭回想作画,也可给予实物进行观察,然后收起实物,要求凭印象作画,亦可根据实际,灵活掌握。
四、简介画花知识:花有花瓣、花芯、花枝、花叶(可结合范画)。画花应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前后掩映、生动活泼;画时要注意花、枝、叶的关系,用朵朵鲜花组成花的世界。
指导阅读课本:谈花的美;认识花的形和色;提示作业的两点要求——画面饱满;色彩鲜艳。最后指导欣赏学生作品(让学生发表意见)。
五、教师对想象画和记忆画的不同作简要说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画出好作业。
六、学生作想象画。
一、本课作业用的色彩笔可让学生自己选定。、一般以蜡笔、油画棒为主,可结合用点水彩颜色。
二、可在教室外摆上盛开的盆花,供学生观赏。
美术上册教案篇3
知识要素
色块之间的搭配
技能要求:
色块的拼贴组合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表现生活环境中的人物,体验形式美感
实践与创造:通过五官和动态来表现人物的`神态与心情
欣赏与评议:相互欣赏作品,评论作品的成功与失败
教学重点
人物五官、发型的表现
教学难点
色彩搭配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与交流
1、教师出示范画,让学生说说各种制作方法,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展示制作方法,激发学生制作兴趣。
3、小组讨论,交流制作方法。
二、分析与感受
1、教师归纳学生意见,分析作品美在何处?分析头发面部与五官如何表现。
2、让学生感受拼贴与绘画的不同之处。
三、创作与辅导
1、学生制作:
①选择材料;
②画草图;
③选择表现方法;
④运用色彩搭配的基本知识。
2、尝试探索应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拼贴画面。
四、欣赏与评论
1、展示作业,分析存在的问题。
2、自评作品,鼓励学生的自信心。
3、交流、欣赏、互评。
4、教师总评。
美术上册教案篇4
德育纲要要求
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力量,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爱美情趣。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阶段目标(第三学段)
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扽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课题1、凝固的音乐——建筑
课时2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应知: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应会: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隐性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2、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4、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
6、板书课题《凝固的音乐――建筑》学生闭上眼睛聆听。
欣赏古建筑图片。
回答问题。
三、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故宫外景: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
美术上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画“鸟语花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教学重点
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教学难点
掌握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
教具准备
师备表现自然界美好景色彩图片及国画大师的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课件演示:观看欣赏自然美景,
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
(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荷塘、小鸟天堂----知道墨色有浓有淡。
吴冠中的线条画----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固的形体。
(3)运用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2、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请一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花或鸟。
(2)归纳表现手法: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
(3)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3、展示交流
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增强学习信心。
4、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运用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本教材分两节课上,第一节主要是欣赏、评述、第二节再进行探索尝试。
教学
追记:俄罗斯名言: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我国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其效果能使学生不但从形式上而且从内容上感受知识,不但作用于感官而且震撼心灵。
我在教学《鸟语花香》一课时,可以先借助古今名师的累累硕果和画的形成历程渲染一下气氛,抒发一下感情。
美术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利用墨与彩的调配变化与宣纸特征画有趣味的儿童彩墨画,体验彩墨游戏的乐趣。
2、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彩墨画中水分的控制及笔和墨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彩墨表现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运用彩墨大胆表现,体验乐趣,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合理运用点、线、面,使画面具有节奏感。
教学准备:
水彩、墨、毛笔、宣纸、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检查学生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2、复习旧知;上半学期我们玩了一堂彩墨游戏课,大家还记得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吗?
3、师语:今天,我们再来玩一玩彩墨游戏。
(板书课题)
二、尝试、探索、感知。
1、学生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尝试作画。
2、说一说,你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要点:(1)水分的多少。
(2)用笔的变化。
3、说一说,在画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探讨解决的方法。
4、 师语:想不到一张薄薄的宣纸能产生出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好玩极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们玩的游戏吧!
三、欣赏、深化认知。
1、出示张桂铭的《觅》。
(1)介绍这幅画的作者及画题。
(2)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那代表什么?
(师引导学生体会画面上墨色的变化以及用笔的手法。)
(3)播放幽雅、轻快的音乐,让学生想想这幅画上表达的内容。
(4)交流想法。
(5)师语:画家运用了点、线、墨块和色块,使这幅画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2、出示学生范作,欣赏、研究、讨论都用了哪些特别的技法。
四、学生作业。
1、学生自由创作,教师鼓励并指导。
2、展示自己的作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面。
3、学生自评、互评。
五、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
彩墨画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在上学期学生已接触过一堂彩墨游戏课了,所以,已有了一些经验。只是有的用水份还太多,有的干脆全是彩墨。不过,由于是一堂带着游戏性质的课,重在让学生得到一个彩墨的体验,能够悟出点什么来。有的学生的作品无意中产生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总之,通过这堂课的练习,学生都得到了锻炼与愉快的体验。
美术上册教案6篇相关文章:
★ 美术教育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