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教案7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设计为教师提供了系统化的教学思路,提升课堂教学的连贯性,教案的书写需要清晰明了,以便于后续的教学实施和分享,下面是满满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江雪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江雪教案7篇

江雪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

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操作:画出这首古诗中你认识的字宝宝,画出来给后面的老师读一读,你读的对不对,然后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五角星。

2、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3、作业

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江雪教案篇2

一、教学要求

1.学会7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意。

二、教材说明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江雪》,即江上雪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绝:绝迹。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千山:虚指所有的山。万径:虚指所有的路。这两行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孤零零。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这两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注意读准“踪、舟、翁”的字音。

启发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

“绝、孤、翁”,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径、钓”,可用熟字“轻、的.”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2?写字教学。

“绝、径、踪、孤”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左边的偏旁与右边的部件长短也不同。书写时注意,“径”的右上不要写成“又”;“孤”的右半边不要写成“爪”。

翁:上面的“公”要写扁一些,下面“羽”字左边的“习”比右边的“习”要略小一点儿。

钓:右边是“勺”,不是“勾”。

(三)词句教学

充分利用挂图或投影片进行观察,让学生边读边悟,初步了解诗意,再进行背诵。

开始可从学生生活中见到的雪景入手读懂江雪是写江上的雪景。接着,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江上雪景是怎样的呢?”学生边读诗边看图,领悟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其中的“千”“万”都是指许多。“鸟飞绝”,是没有了鸟的踪影。“人踪灭”,是没有人的足迹。全句写出了大雪覆盖的严寒景象。然后边读诗边看图,理解“孤舟”是孤零零的小船;“蓑笠翁”是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独钓”,是一个人垂钓;“寒江”,寒冷的江面上。最后了解这两行讲的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

让学生大致了解诗意就行。

(四)朗读、背诵指导

结合看图、投影、听音乐等,尽量让学生去感受诗的意境。示例如下: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借助图画练习背诵这首诗。

(五)练习提示

1?第一题,在学习课文时完成。

2?第二、三题,在识字、写字教学时完成。

3?第四题,在学生背诵课文后完成。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怎样的雪景?今天我们去看看唐代诗人柳宗元笔下的雪景。出示雪景图或投影,学生读题,结合看图,读懂“江雪”就是江上雪景。

(二)边读边想读诗句。

1.正确朗读全诗。

2.引导读懂诗句。

学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用迁移法读懂“千山”、“万径”。请同学们回忆《夜宿山寺》中“百尺”的“百”表示什么意思?这儿的“千”、“万”与“百”的意思一样都是指“许多”、“很多”。

(2)用看图法读懂“鸟飞绝”、“人踪灭”。请同学们观察图,在图上找“鸟”与“人”的踪影。(学生找不到,就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找不到。)

(3)用词意连接法,体会诗意所描写的寒冷景象。

(4)用看图记诗句的方法背诗句。

学习“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用看图法读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思。

(2)用词意连接法让学生说说大意。

(3)用看图记诗句的方法背诵诗句。

(三)朗读古诗品品味,记住诗句自然成。

1.在古朴的音乐中,让学生看图、想象,读出诗的韵味来。

2.通过反复朗读达到背诵。

五、参考资料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州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因参加王叔文集团变法,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

江雪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江雪》是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诗中前两句“千山”形容山虽然很多,可是连一只鸟也没有都飞走了,“万径”形容路多,可是再多的路,连一个脚印也没有,山和路都被雪封盖起来,整个世界显得十分寒冷寂静,这是老渔翁垂钓的背景,后两句写老渔翁垂钓的情景,这是画面的主体,“孤舟”是说江上只有一只船,“独钓”表明船上只有一个人,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独自垂钓,这个超脱世俗的老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此时此地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写人,这样做使环境描写既有象征意义,又有衬托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诗文,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抓住诗中“千”、“万”、“孤”、“独”等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意境及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来欣赏这几幅图,想想这是哪首诗描绘的场景?

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三首诗的插图。

看到这幅图让你想到了哪首古诗?(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这三首诗的内容,并进行吟诵。

2观察一下这三首诗分别是写哪些季节的?(春、夏、秋三个季节)

三幅画就是三首诗,走过了春夏秋,让我们一起走进冬天,看看冬天又是怎样一幅画面?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写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江雪)

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布置要求。要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放声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3.再指名读,评价节奏。

4.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读古诗,想象画面,读出诗中之画。

1.出示古诗。

画中有诗,诗中也有画,你能从这首诗中读到怎样的画面?(板书:画)

a.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那些景物?默读课文自由练说,

b.指名读师点拨,相机理解“千山万径”的意思,连绵起伏的群山,纵横交错的山路,了解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

c.细细读一读古诗,从字里行间找一找,画面中一定还有什么?(雪大)追问,从哪里发现的?

(“独钓寒江雪”,“蓑笠翁”可以看出雪很大。)

(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可以看到当时是雪天,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很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害怕寒冷不出来了。)

你是从哪两个字中看出漫山遍野全是飞雪。随文点红绝:绝迹。灭:消失。

板书:漫天飞雪

原来这两句虽没有直接写雪,但“绝”“灭”仍告诉我们鸟儿绝迹,人迹消失。

谁能读好这两句,读出这漫天的飞雪。

d.出示课件“蓑笠翁”:你看,他身上穿的是——蓑,头上戴的是——笠,整个词的意思是——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翁。

2.(出示:寒江钓雪图)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

3.绝唱, 雪景如在目前。——顾璘齐读,再次感受漫天飞雪。

四、抓住文眼,读出诗中之情

1.过渡:读诗我们不仅要读出画面,还要读出诗情。下面让我们来听录音读,听着诵读,看着画面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行人消失,在这样空旷而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鱼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此时,你能感受到鱼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a.“凄凉”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消失。“绝”和“灭”: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没有了飞鸟,没有了行人,没有声音,除了鱼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如果没有“绝”和“灭”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多么空旷凄凉啊!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

这么寒冷的天气,鸟无处觅食,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呆在家中取暖。千山万径多么荒凉!齐读。

b.“孤独”你从哪里感受到,——其实这份孤独就藏在诗中,能找到吗?把四句诗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新的发现?(点红“千万孤独)鱼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于一身啊!请你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份孤独。板书:千万孤独)

2.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万千孤独是这首诗的诗情。齐读:板书“情”。

五、意境探寻,读出诗中之志

1.同学们,学到这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提吗?(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指名质疑:那么冷的天,那个鱼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难道他不怕冷吗?

2.请大家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

师板书学生猜想的原因,如捕鱼为生,独享清净,排解忧伤,喜爱钓鱼等。

3.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

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还记得老师上课时的介绍吗?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和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 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是这种情况下写的。

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5.这首诗是他所处的寒冷凄凉境界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所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再现。《江雪》正是他志向的表达。观赏《江雪》视频朗读。(板书:志)

6.情境朗读。

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象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尊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飘下来,好象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你看,他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天气是多么寒冷,男生读;

你看,他形单影只,是多么的孤独寂寞,女生读,

你看,他眉头紧锁,似乎满腔幽怨无处诉说,男生再读。

你看,他目光坚毅,浑身上下透着不屈不挠,女生再读。

你看,他寒江独自垂钓,一身傲气,你们会背了吗?

全体起立,咱们齐背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板书:顽强不屈)

四、拓展延伸,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1.江上垂钓系列的古诗有不少,清朝王士祯也写了一首关于江上独钓的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应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方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要求提供王士祯的生平简介。

3.现在,我相信每一位学生心中都有一幅图,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题

秋江独钓图》?指名两个学生说。

4。老师课件出示简图,这符合你心中的那一幅图吗?

小结:每一个的理解不同,心中画出的图景也不一样,所以想象也是体会诗意的一种好办法。

5.那么这一首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四人小组来研究一下,看看一共可以列出多少条?讨论以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相同点:都在江上,都是一个人,都是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都在钓鱼,不同点:一个是江雪独钓,一个是秋江独钓。

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是时间不一样,还有补充吗?(一个是天寒地冻,一个是秋意正浓,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

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6.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自己喜爱的诗,

7.我国古代描写钓鱼的诗词还有很多,你们看,老师从网上下载了那么多的资料。

这些诗人除了钓鱼,还收获了一些什么样的心情?请同学们到他们的诗中去寻找答案。

板书:

画 漫天飞雪

江雪 情 千万孤独

志 顽强不屈

江雪教案篇4

设计理念

?江雪》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它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诗的前两句是画的背景,后两句是这幅画的主体,流露出诗人凄清、幽独的寂寞情调。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老鱼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因此,我在教这首诗时,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因为,语文教学中的读是一个载体,在课堂中,它承载着学习语言、培养语感、促进理解、诱发思辩、引导感悟、熏陶情感、完善知识建构的使命。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同山水画一样,许多文本也有留白之处。尤其是古诗,每一首都像是一幅或浓墨重彩,或清新淡雅的山水画。但无论怎样的山水,必定会有留白之处,引人无限遐想。遐想,是儿童最擅长的本领。在阅读教学中读在文本留白之处,从而自然引导想象,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深入文本、超越文本。正如新课标中所诠释的: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教学步骤: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学习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写的,题目是“江雪”——也就是江上雪景。

(出示这一首诗。)

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我们用读的方法来感受这首诗的意境,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幅江上雪景吗?

(出示:寒江钓雪图)

生:我看见远处,连绵起伏的雪山;近处,一条江面上有一条小舟。

师:你看得真仔细。谁想接着说?

生:我也看见了大地都被大雪笼罩了,白茫茫的一片,江面上有一位老鱼翁在钓鱼。

生:在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却有一位老鱼翁坐着小船,在江面上悠闲地钓鱼。

师:你们真会想象。你们已经从诗中读到了意境。如果用一个词来感受这一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

生:学生可能会用凄凉、荒凉、冷清、寒冷、寂静等词。

也有学生说“雄伟壮观”、“不畏严寒”……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真会读,还会联系诗人的生活实际合理想象,你们是从哪体会到凄凉的?

生:我从“绝”和“灭”两个字体会到的。

生:我从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体会到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生:从“绝”、“灭”两个字,体会到飞鸟和行人无影无踪才会使我们感觉这里一片荒凉、寒冷、寂静。

师:你们真会开动脑筋,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也从“寒”字,体会到在寒冷的天气中,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也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师:说得真好。谁能把“千山万径”的寒冷凄凉读出来。

(朗读指导)

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师:同学们,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虽然寥寥几字,却往往包蕴着丰厚的历史、人物、环境等等,希望大家能喜欢上诗歌,积极去学习,去研究,去拓展,去诵读诗歌,做真真正正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江雪教案篇5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圣诞节、元旦节来临了,宝宝们都知道这两个节日分别是我们国家和外国的新年。新年到了,寒冷也来,学习江雪让宝宝们感受冬季的寒冷和美丽的雪花。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意境。

2、让幼儿感受冬天的.寒冷。

3、通过各种不同方法,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学会朗诵古诗。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意境。

活动准备:

图片四张(春晓图片)、古诗视频、古诗意境视频、废旧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师生打招呼、课前律动(手指游戏)

2、用玩偶企鹅宝宝引入话题。从寒冷的南极请来了企鹅宝宝,它今天给大班的宝宝们带来了古诗《江雪》。请宝宝们把小耳朵竖起来认真听听,因为这首古诗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听完之后,请宝宝们说一说是黑板上的那一幅图片(四首古诗意境图画)

二、基本环节

1、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两遍

2、让小朋友们说一说,黑板上的那一幅图画是描述这首古诗的,为什么?

3、老师再次朗诵古诗,请宝宝们边听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a.冬天的早上你睡的香吗?有不想起床的感觉吗?为什么?

b.谈谈冬季与夏季有什么不同?

c.早上爸爸妈妈叫你起床的时候,你会边起床边想什么呢?

4.根据图画讨论图画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古诗意思(师生共同欣赏、播放古诗意境视频)

a.这幅画描述的是什么季节?你们看见了什么?(千山鸟飞绝)

b.路上有没有行人?猜猜路上为什么没有人?(万径人踪灭)

c.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他穿着什么,头戴什么?(孤舟蓑笠翁)

d.老爷爷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5、共同欣赏视频(幼儿跟读)

三、结束环节

玩撕纸(雪花)的游戏

四、延伸环节

1、把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2、让爸爸妈妈教画雪花和雪娃娃。

江雪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准“雪、灭、独、寒”4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4个生字。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3、能根据画面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根据图画背诵符合图意的诗句。

4、认识部首“雨字头”。练习描写“雪、灭”2个字。

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借助“注释”和“参考译文”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老渔翁在寂静、寒冷的江面上孤舟独钓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欣赏“江雪”图,学习“雪、寒”2个生字。

1、出示“江雪”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师:谁能用一二句话介绍一下图上的景象?

2、交流反馈,适时出示生字卡片“雪、寒”。

3、总结,板书古诗题目,学习“雨字头”。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这幅画上画的是:寒冷的'冬天到了,大雪不停地下着,江边已积了厚厚的雪。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板书——江雪写“雪”时,用红色标注“雨字头”,边写边说:第三笔是——横钩;这一点一点的多像——小雨点啊!

师:有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部分用红笔写出来?(不知道的,可以看看书。)

二、欣赏配乐古诗诵读,根据画面和老师的讲解大致了解诗意。

1、播放媒体,学生赏听。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唐朝的诗人柳宗元写的这首古诗,大家要仔细看图,认真听录音。

2、再放媒体,老师讲解一句意思,再出示一句诗句。师:请大家仔细听老师讲解,再看着画,听录音,想想你明白了什么?师:寒冷的冬天到了,大学纷纷扬扬,山上早已不见了小鸟的影子,山里的小路上看不见一个人影。这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师:在这冰天雪地里,有一个老翁穿着蓑衣,头戴斗笠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交流听明白了什么。先自己说说,再同桌交流。

三、指导朗读古诗

1、出示整首古诗,明确学习任务。

2、老师一句一句范读,学生跟读。

四、自由练习朗读,多种形式反馈朗读。

1、自由练读。

2、小组交流读。

3、全班交流读。

4、打擂台背诵古诗。

五、复习巩固认读生字,指导有意识记忆字形。

1、抽读生字

2、交流记字好方法。

六、巩固了解诗意。

1、根据老师讲的内容,背诵相关的诗句。

2、根据画面选择诗句。

七、指导描写“雪、灭”两个字。

板书设计:

江钓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江雪教案篇7

一、说教材:

?江雪》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首诗,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的一首诗。本诗描绘了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乡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她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后世许多山水诗不能超过它,人们画山水画也多以这首诗为题材,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二、教学目标: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有: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多元解读渔翁,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习《江雪》,指导学习多元地解读渔翁形象,本课的难点是教会学生多元地解读渔翁形象,因此在授课时我紧紧抓住这两点来教学。

四、说教法: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还穿插许多小游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比赛时,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 、“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五、说学法:

在课堂上,我设计让学生用诗意来朗读古诗,去理解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如把你的感悟写到“脸”上。这样,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我们传统的古诗教学都十分注重讲究学法:解题——读诗——释意——悟情——吟诗,但是如果我们过于强调这些学法,则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对于事物新鲜感的需求。因此,我们的古诗教学也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尽量淡化教学痕迹,做到教育的“无痕”。因此我首先创设了香港拍卖会这个情景,淡化学习的场景。

(二)愉悦情境,积极探究

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像“超级女生”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改变陈旧的观念,真正把“讲台”变成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完成由“配角”向“主角”的转变。即由学生来唱主角。此时,学生已不再将翻译诗句当成一种负担,而是当成了一种乐趣。关于渔翁的形象,我们总是给他贴上“顽强不屈”的标签,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们的渔翁又为何如此“孤独”呢?为了我们的渔翁不再孤独,我设计了让学生多元解读渔翁这个环节。这正体现了新课标的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朗读方面,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把自己感悟到的感情“写”

在脸上,面对此要求,学生怎能不诗意地朗读。此时的读不仅是单纯多元朗读,更是学生创造性自主探究教材感悟地朗读,是学生发自内心地朗读。

(三)拓展知识

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要有三度——深度、广度、温度,但是广度决定深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此时我设计了这一个拓展练习,让学生通过辨析对比,进一步地重新感悟渔翁,让我们的渔翁形象更加饱满,让我们的渔翁不在孤独。

江雪教案7篇相关文章:

网小鱼游戏教案7篇

认识圆形教案7篇

幼儿找数字教案7篇

大班《变化》教案7篇

小雪花儿歌教案7篇

认识数字教案7篇

钱教案7篇

《师说》的教案7篇

阳光活动教案7篇

艺术活动教案7篇

江雪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