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的演讲观后感7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写观后感,我们能够与他人交流并比较不同的电影观点,每次观后感都是我们对电影中情感细腻描绘的感动和感悟,下面是满满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国王的演讲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7篇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篇1

和影片的片名一样,《国王的演讲》一开始给人的感觉是波澜不惊,和好莱坞大片的气质相去甚远,与去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拆弹部队》对现代战争背景下的人性思考也十分不同。但波澜不惊决不是清汤寡水,《国王的演讲》仿佛一出内敛而精致的戏剧,在低调中酝酿出深厚,在深厚中铺展出令人动容的力量。

影片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从小患有严重的口吃,最后,在莱昂纳尔的治疗下,终于克服口齿,发表了振奋人心的演讲。这个简单朴实的故事之所以会产生那么大的戏剧张力,首先就是因为细小的事情发生在了重大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身上。时值二战,作为一国之象征的国王,需要发表演讲来凝聚人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口吃治疗就变得尤为重要,细小的事情变得兹事体大。

国王能否被治好口吃,成为整部影片最大的戏剧张力,一直到最后,在莱昂纳尔的"指挥"下,乔治六世终于完整进行了战前演讲,观众才会舒一口气。影片的张力还来自于国王和治疗师本身,这是两个身份差距很大的人,一个是国王,一个只是普通的治疗师,国王的性格不仅内向,还容易愤怒,总有居高临下的气势。这种因为身份差异带来的个性碰撞也成为影片的亮点。治疗师莱昂纳尔的角色在这个碰撞过程中显得尤为出彩,他并没有因为治疗对象是国王而卑躬屈膝,他要求国王打破常规,到自己简陋的治疗室来接受治疗,一副"我的地盘听我的"的架势,他用自己不卑不亢的耐心和诚恳,最终打开了国王坚固的心扉,找到了国王幼年的心理阴影。他甚至故意激怒国王,让国王流利地说出骂人的话。而正是这种不卑不亢的真诚交流,让莱昂纳尔获得了尊重,国王也把他当成了一生的好友。

与此同时,影片对国王的描述,也是用的一种平视的镜头,国王虽然有着崇高的地位,但同时有着普通人的缺点,影片把乔治六世饱受口吃之苦的情状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别人以为当众说话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乔治六世那里,却是一件艰难无比的事情。在这个意义上,《国王的演讲》也是一部励志片,而且因为是国王克服内心困境的努力,励志的力量就显得更大。当国王在麦克风前憋得满脸通红,痛苦万分,但终于完整做完演讲,影片的励志力量也让人生出了绵长的感动。

网上有人建议陈凯歌导演看看这部影片,这个建议真是恰当得很。一拍国王,我们总是忍不住宏大叙事,但《国王的演讲》却在一个普通和细微的故事中,拍出了深厚、浩渺的意味,奥斯卡的评委们肯定明白,感动人心的力量不一定个来自于宏大的命题,国王的口吃,同样能让人思索良多。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篇2

优秀的演讲能力对一个领袖来说极其重要,漫漫历史,无数伟大的声音依旧回荡在耳边:乔治·华盛顿的首任总统就职演讲,托马斯·杰斐逊的首任总统就职演讲,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他们的感召力不仅是演讲口才和演讲技巧的登峰造极,更是伟大的思想、情操、责任以及人格魅力的完美结合,给人以信念和力量。

而领袖作为最重要的公众人物,通过演讲给公民带去信念和力量亦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国王的演讲》围绕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口吃问题展开,讲述了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他在妻子的坚持与大夫的帮助下,经过训练,克服了在公众前讲话口吃的毛病,终于在国难当头,政局危机下,发表慷慨激昂的著名演讲,鼓舞了当时二战中的英国军民。影片细腻稳重地把二战那段历史呈现给了大家,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代,也是乔治六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个人心灵奋斗史。

作为国家精神上的领袖,国王在国民信仰中扮演着至高无上的角色,而面对大众传媒,这种形象是被放大的,所以,他必须做他人民心中的楷模。尽管他是一个普通人,他缺乏自信,他胆怯,他口吃,但是,他所处的.位子不允许他在臣民面前呈现这些东西!王权和大众传媒把他架到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上,他所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但他必须征服自己!所以,虽然大多时候,《国王的演讲》会被贴上历史剧的标签,但在我看来,它更是一部优秀的励志片。

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或许像曾经的乔治六世一样缺乏自信,我们很多时候会感到无助、恐慌,可是毕竟,我们肩上负有责任。我们没有选择,也不甘做一个怯懦之人。那就征服自己的内心吧!相对于停留在怯懦之时的漫漫恐慌无助,艰苦的奋斗之路会是一种幸福。

喜欢《国王的演讲》,喜欢《当幸福来敲门》,它们让我明白,人的承受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人的潜力亦无穷。所以,奋斗之路,我们有何畏惧!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去的人,而那个人,常常就是我们自己。不屈服于命运的人啊,就征服自己的内心,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篇3

?国王的演讲》我很早就下载了,一直没想看,知道其呼声很高,但打内心不喜欢西方有关于皇室,尤其是国王的片子,了解到此片是关于英国王乔治六世二战前演讲的故事,头脑里变呈现的是一个伟大的国王在发表一次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战时演讲。看过之后,回味悠长,我看到的不是王,而是一个有点自卑的.儿子,一个充满爱心的爸爸,一个很不错的丈夫,一个外表高傲而内心懦懦的挚友,当然最重要的是一个可爱的结巴。

乔治六世,原名阿尔伯特,影片的开始就给出了一次演讲,老国王让阿尔伯特代其发言,这次演讲,我们知道了,阿尔伯特患有严重的口吃,当然,这种口吃也分场合,随后,影片又给出了阿尔伯特的第二次“演讲”,就是让这个可爱的爸爸给自己的两个可爱的女儿讲故事,讲的虽然不怎么流利,但是导演在这里告诉了我们,阿尔伯特口吃的原因是心理上的,不是生理上的。

阿尔伯特排行老二,继承王位的是他的哥哥聪明勇敢的爱德华,在宣布由哥哥继承王位时,爱德华正为情所困觉得当王会很痛苦,还有些不情愿;而阿尔伯特在内心感到的是解脱,国王对这个结巴来说,实在是太难做了。包括妻子伊丽莎白也都松了口气:老公终于没有当上国王。影片中伊丽莎白说道婚前几次没有答应阿尔伯特的求婚就是怕他当国王,大家不要以为是影片人物的做作,在真实的历史中,她几次拒绝阿尔伯特的追求,真因为此。影片中的两位王子在继位的问题上,首先考虑到的不是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是先从自我的需求考虑,很让我惊讶。在中国的历史上,皇子都不想当王的情况,好像是没有的,而大多的情况是,如果哥哥当了王,皇弟们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弄死他让自己取而代之;当王的哥哥上台后,第一件事要做的是把皇弟们全干掉,免留后患;更甚至,皇父还没死,皇子等不及,先把皇父弑掉的事也多的去了。

伊丽莎白是个伟大的妻子,为了丈夫的口吃病,四处求医,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了阿尔伯特最给力的支持。伊丽莎白找到了莱奥,这是一个把莎士比亚戏剧台词倒背如流曾经在澳大利亚一座小城市做一名小剧员现在没有行医资格的口吃矫正师。莱奥的强大,是其精神的强大,他使得阿尔伯特放下王室的架子,来其简陋的住所进行治疗,要知道,为了治病,一个寻常江湖医生要叩开王子的心门是多么的不易,他做到了,阿尔伯特成为他的挚友,并在他的帮助下战胜了自我,最终发表了一次抑扬顿挫的成功的战时演讲。影片把阿尔伯特淡淡的惆怅,及两个男人之间难得的友谊,表现的淋漓尽致。影片中乔治六世的扮演者科林·费斯演的可谓惟妙惟肖,每一次乔治结巴的演讲,除了让影片中观众感到无比尴尬外,也让观看影片的观众尴尬无比,结巴的让人无可挑剔。

顺便查了下历史,乔治六世---伊丽莎白女王的父亲确实严重口吃。影片中的人物基本符合史实。乔治的哥哥爱德华八世也真的是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主儿。片中的他,在戏份上有点反面形象,甚至还拿弟弟的弱点咄咄逼人的取笑。其女友辛普森夫人也更不用提了,据说真实的她也确是个泼妇。以我看来,爱德华八世能置国置家置伦理于不顾,与有夫之妇大胆相恋,其故事情节应该远不止本片中描述的那么简单,真乃“性情中人”,对这位做了三百多天的国王于国于家的贡献暂且不说,单从痴情这方面来讲,其勇气魄力可窥一斑。

?国王的演讲》在今年奥斯卡评比中获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在内的12项提名。也祝此片在颁奖典礼上,能全部的让这些提名名至实归。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篇4

geoffery rush演得挺好,却也是不过不失稳健保守的那种好;colin firth还不错,人高马子大,适合制服look,走路样子非常有气势,整部戏里他一直保持着小兔子眼睛红红的“下一秒钟就会掉泪”表情,挺惹人怜爱的,这么多基片没有白演啊!

其他角色各有好坏,但是都不给人特别深的印象:guy pearce没什么发挥,中规中矩;演丘吉尔的那位,求求你还是回去演哈利波特吧!演辛普森太太的演员很像真的辛普森夫人!我一直觉得她是个非常丑的女人,但是约克公爵夫人对于她的评论(“她非常有技巧,一看就是在上海的圈子里磨练过的”)真是让人与有荣焉啊!jennifer ehle人到中年还是温婉又秀气,虽然这个角色真是配角中的配角。她和firth相见的那一幕一定让很多95p&p粉丝回肠荡气吧:“你……你这个众牲……你居然讨了别的太太……在彭伯利庄园一见到你我就知道你不是个好东西!”

总的来说是部很老实但是老实中透着一股“我想上春晚”气质的正剧。画面色调很美,场景气氛也很古典很能满足英伦范儿迷的yy,演员基本都很到位,营造出的老派腔势也很浓郁。剧情就比较平庸,对于国王本身的性格和皇室人物之间的纠葛都没有深入,很稳健,很小心,不过也就这么回事点到为止了。用一句话形容,整个故事就是“结巴的男孩当上了国王还做了个演讲”。

但是看到最后国王演讲的场景,确实会觉得感动,也能明白为什么这部电影会吸引一批不会在网络上造势的中老年(英国)观众:不仅因为这几个皇室人物在英国民众心里的地位,也因为他们代表了过去某个黑暗时代里最激励人心的某些情怀和气质。当国王庄重而坚定的声音响起,的确可以在人内心唤起某种信念和勇气,而我们大多数正常人是会被这种信念和勇气感染的——“在这严峻的时刻,国家存亡的紧要关头……”

至于中国观众……我觉得大部分人还是抱持着对于演员和英国电影的热爱才喜欢这部片吧,毕竟我们一直以来都有新闻联播……要么是我太低俗了,在观影过程里有很多时候一直无法入戏,满脑子是“让我为新宇写一个气势恢弘格调庄严主题深刻的剧本来描述他如何克服自己身为红三代而遭受到种种冷眼与非议坚强地突破自我寻找本真并且练就了一手好书法的具有感染力的戏剧性人生!”这种妄想。如果拍摄手法嗲演员阵容强大剧本写得煽情,估计也会很好看的哦(燕公子提议让晓明黄来扮演新宇,在下是认可的……)。

大概我会在提篮桥完成创作并且在狱中拿到奥斯卡吧!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篇5

高三的时候,我很偶然地看了一部奥斯卡得奖电影——《国王的演讲》,和影片的片名一样,《国王的演讲》一开始给人的感觉是波澜不惊,和好莱坞大片的气质相去甚远。但波澜不惊决不是清汤寡水,《国王的演讲》仿佛一出内敛而精致的戏剧,在低调中酝酿出深厚,在深厚中铺展出令人动容的力量。

?国王的演讲》这部影片讲述了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和他的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的故事。乔治六世,此刻的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要美人不要江山”的爱德华八世的弟弟。1930年,他还不是国王,在海军供职的约克公爵,骄傲,孤独,口吃,自卑,受着不为人知的童年阴影的折磨,在山雨欲来的环境里,孤立无援。皇室动荡,时局动荡,国难当头,政局危机,任性的国王奔着感情去,德国军队在英吉利海峡的那一头虎视眈眈,动乱时世里,一个活在父亲跟哥哥的阴影下、常年被遗忘在光芒背后的王子被推上王位,以往口吃的男人在他的语言治疗师的帮忙下,同时凭借自我的不懈努力,克服障碍发表慷慨激昂的著名演讲,在bbc广播电台发表了那段最著名的9分钟战时演讲,鼓舞了当时二战中的英国军民,成为一名卓越的精神领袖。

影片中主人公艾伯特的口吃是复杂的语言失调症,与后天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各种负面的心理情绪与外部压力,都会使得他的症状恶化,所以要想克服这些心理障碍,他必须释放本心的压抑,卸下自我附上的枷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缺陷,胆小、怯懦等等这些心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问题在于是否应对,是否担当。而我们自我就是最好最重要的医生,仅有我们自我愿意敞开心扉,才能让愿意帮忙你的人窥视、帮忙自我解决问题。在乔治五世过世之后,艾伯特向罗格袒露病因:母亲爱哥哥不爱自我,连保姆也不爱他甚至常常让他饿肚子,明明是左撇子却硬要被掰成用右手,于是他在强势父亲的光环下胆怯寡言,在兄长的不屑和嘲笑下丧失信心。因而他害怕应对父亲,应对兄长和公众。所以,战胜心理缺陷,冲出内心屏障,首要因素是自我必须愿意放开自我的心,卸下自我附上的枷锁。正如影片提到的:“当思想放松,放开胸怀,我们的行动就会变得更为灵敏,让我们更为勇敢!”这正是主人公的最真实的心声。

要战胜心理缺陷,冲出内心屏障,其次要靠内心对梦想实现的热切渴望。应对动荡的局势与哥哥的无能,艾伯特内心极其渴望取得王位来拯救这个岌岌可危的国家,尽管他对自我没有自信,可是最起码他明白自我内心渴望的是什么,在这种强大的内心力量的鼓舞下,他勇敢地去应对自我的缺陷,反复地去练习。影片中第一次的诊疗过程中,艾伯特满口的玻璃球,在医生极力的催促下,努力地发出了几个含混不清的音节,继而难过地低下头,又迅速地扬起,无奈焦虑地看了医生一眼,忍耐,忍耐,最终一口吐出了所有的玻璃球,暴怒而去。在这个场景里,医生始终站立,艾伯特坐在椅子上,多个仰拍医生的镜头和俯拍艾伯特的镜头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艾伯特其实是极端无助的,他的暴怒既是对这种压力和痛苦的反抗,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所以他才会不时地看向后方的妻子和旁边医生。他像一个溺水者,挣扎呼吸,等待救援。过程总是被痛苦充斥,几多辛酸,几多无助,但为了心中的渴望,他必须忍耐,忍耐这黎明前的黑暗,磨砺自我,冲出黑暗,大步向前。

时常在想,作为一个大学生,我的梦想是什么我日夜渴望着的究竟又是什么难道我就能心甘情愿默默无闻地度过每一天,碌碌无为地走完这一生不,绝不!!我们年轻人都是有梦想的,我们有我们的追求,为了它,我们不在乎一切阻碍,即使会遭现实的许多东西压制,但这些压制并不能淹没我们的渴望,我们要激起内心的渴望,有所作为!

每个人心中都会潜含着一个不为人知的自我,或许时机没到,或许还未激发唤醒,但只要我们勇敢地去正视自我,冲出内心的屏障,坚信自我拥有实现梦想的本事,不懈努力,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篇6

片长将近2个小时,看完的时候不禁心里赞叹:好看。这部片子好看在于它我们明知道这会是一个突破和改变的过程,但是它的结局不如我们想得一般一下子成为演讲技术极高的演讲者,而是缓慢的进步。这样的节奏,很舒缓。

也许这是一部励志片也许这是一部演讲片,定义于每个人而言,各不相同。而我,在看到这些的同时,想谈谈关于我对这部电影最大的感受其实更多的是伯蒂以及他的夫人和莱昂之间的些许细节。我们影片的开头,是伯蒂需要在公开场合做演讲,可是在话筒面前,只吐出几个发音便再也无力去讲演。因为这个原因,也就引发了他的妻子帮他寻找语言训练师。看到她乘电梯的那个画面,有些好笑。在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也就是莱昂的工作地点。这个时候我看到的是个不畏权贵的人,即使知道面前的女子是伯爵夫人即使知道要医治的是伯爵,他所要求的是平等的相互尊重。不得不令人佩服。

再来说说本片的主角伯蒂。作为政治人物,很多情况下需要做演讲,从而我们可以知道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即是演讲。政客欲征服民众,只消一副好口才。一条三寸不烂之舌,胜过百万雄师,可拨动万众心弦,可不战而屈人之兵,可驱懦夫昂扬赴死。好的演讲可以振奋人心鼓励人心安稳人心,而即将有可能作为下一任国王的伯蒂,却是口吃,这样的打击似乎确实太大。从后面他与莱昂的治疗中,我们可以知道口吃并非先天性的,我们也得知虽然贵为国王之子,却也有不幸的童年,而这不幸更是让他一直不自信和不敢不能流畅的演讲的根本原因。从中体会到的是一方面是莱昂和妻子的鼓励,而童年期间的家人给予却是各种伤自尊和令人伤心的语言刺激。口吃折射了内心的怯懦,而口舌不便,更加剧了自卑和木讷,恶性循环十数年,无药可救。我们可以看见的是莱昂的治疗方法与影片最刚开始的那个语言治疗师不同,皇室那个治疗师所做的不过就是治标不治本,没有考虑过每个人的情况也有不同的。通过对比,我们就能知道莱昂更多的是通过心灵的交流,去了解问题的症结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这样的方式更多是是一个倾诉的过程,去卸下心中的负担。并且伴随的是治疗师的鼓励和艺术式的教练。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感受到这样的情况,别人如果对你的语言是负能量的,你有可能会反感而且回去质疑你有很厉害吗?但如果别人给予的话是鼓励型的,那样的时候我们更多的会是心怀感恩,想着要好好努力,不能愧对别人的信任和鼓励。所以,语言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的更要巨大。说话艺术,需要长期的学习。

说完主角,再来简要说说伯爵夫人。这样的女子我很欢喜,不骄不媚,大方得体。她对伯蒂说的那句话我记得你知道为什么我当初拒绝你的三次求婚吗?不是我不爱你,而是我不想进入皇宫过封闭的生活。我本以为他们会放过我们,因为你的口吃大致是这样的。然而最后我看到的是什么,是伯蒂成为了乔治六世,而她依旧陪着他共进退。这样的贤内助,夫复何求?

很多细节值得叙述,但是太多了。再来说个细节,在最后的排演的时候,乔治六世用手指一块区域,大教主有些惊呼说那是家人的位置。而他却说所以很适合莱昂,不是吗?那一刻觉得,不得不点个赞。

个人觉得本片中有三美:首先人性之美,其次语言之美和演讲之美。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篇7

看过《国王的演讲》之后,回味悠长,我看到的不是王,而是一个有点自卑的儿子,一个充满爱心的爸爸,一个很不错的丈夫,一个外表高傲而内心懦懦的挚友,当然最重要的是一个可爱的结巴。

乔治六世,原名阿尔伯特,影片的开始就给出了一次演讲,老国王让阿尔伯特代其发言,这次演讲,我们明白了,阿尔伯特患有严重的口吃,当然,这种口吃也分场合,随后,影片又给出了阿尔伯特的第二次“演讲”,就是让这个可爱的爸爸给自我的两个可爱的女儿讲故事,讲的虽然不怎样流利,可是导演在那里告诉了我们,阿尔伯特口吃的原因是心理上的,不是生理上的。

阿尔伯特排行老二,继承王位的是他的哥哥聪明勇敢的爱德华,在宣布由哥哥继承王位时,爱德华正为情所困觉得当王会很痛苦,还有些不情愿;而阿尔伯特在内心感到的是解脱,国王对这个结巴来说,实在是太难做了。包括妻子伊丽莎白也都松了口气:老公最终没有当上国王。影片中伊丽莎白说道婚前几次没有答应阿尔伯特的求婚就是怕他当国王,大家不要以为是影片人物的做作,在真实的历史中,她几次拒绝阿尔伯特的追求,真因为此。影片中的两位王子在继位的问题上,首先研究到的不是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是先从自我的需求研究,很让我惊讶。在中国的历史上,皇子都不想当王的情景,好像是没有的',而大多的情景是,如果哥哥当了王,皇弟们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弄死他让自我取而代之;当王的哥哥上台后,第一件事要做的是把皇弟们全干掉,免留后患;更甚至,皇父还没死,皇子等不及,先把皇父弑掉的事也多的去了。

伊丽莎白是个伟大的妻子,为了丈夫的口吃病,四处求医,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了阿尔伯特最给力的支持。伊丽莎白找到了莱奥,这是一个把莎士比亚戏剧台词倒背如流以往在澳大利亚一座小城市做一名小剧员此刻没有行医资格的口吃矫正师。莱奥的强大,是其精神的强大,他使得阿尔伯特放下王室的架子,来其简陋的住所进行治疗,要明白,为了治病,一个寻常江湖医生要叩开王子的心门是多么的不易,他做到了,阿尔伯特成为他的挚友,并在他的帮忙下战胜了自我,最终发表了一次抑扬顿挫的成功的战时演讲。影片把阿尔伯特淡淡的惆怅,及两个男人之间难得的友谊,表现的淋漓尽致。影片中乔治六世的扮演者科林·费斯演的可谓惟妙惟肖,每一次乔治结巴的演讲,除了让影片中观众感到无比尴尬外,也让观看影片的观众尴尬无比,结巴的让人无可挑剔。

顺便查了下历史,乔治六世伊丽莎白女王的父亲确实严重口吃。影片中的人物基本贴合史实。乔治的哥哥爱德华八世也真的是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主儿。片中的他,在戏份上有点反面形象,甚至还拿弟弟的弱点咄咄逼人的取笑。其女友辛普森夫人也更不用提了,据说真实的她也确是个泼妇。以我看来,爱德华八世能置国置家置伦理于不顾,与有夫之妇大胆相恋,其故事情节应当远不止本片中描述的那么简单,真乃“性情中人”,对这位做了三百多天的国王于国于家的贡献暂且不说,单从痴情这方面来讲,其勇气魄力可窥一斑。

?国王的演讲》在今年奥斯卡评比中获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在内的12项提名。也祝此片在颁奖典礼上,能全部的让这些提名名至实归。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防火安全观后感7篇

太空课观后感7篇

童年观后感作文7篇

小学作文电影观后感7篇

晚会观后感心得体会7篇

法治教育心得体会观后感7篇

太空授课2024观后感7篇

观看先进事迹观后感7篇

科技馆观后感通用7篇

观看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7篇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