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后感的书写,观众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结合,产生更加深刻的共鸣,撰写观后感的过程,帮助观众理清内心的情感纠葛,下面是满满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闪光的少女观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闪光的少女观后感篇1
一个天真无知的女生喜欢上高冷男神,不断追求失败,有失望有彷徨,最终在越挫越勇中找到朋友,找到自己最爱的事物,找到了一直陪在身边的真爱,顺理成章的长大成人。
不知道诸位有没有感觉到浓浓的俗套气息。反正我印象中大多数青春片都是这样的'越挫越勇,逆风成长的套路。
如果《闪光少女》完全就只有这个模式,那恐怕这部影片别说想闪光了,怕是被人黑的乌黑发亮。事实上,虽然影片套了这么一个常规的模板,但是在鲍鲸鲸的笔下,二次元和音乐作为两大重要元素贯穿了整部影片,加上饮水机火锅,广场舞,地方方言,漫画式表达等具有话题性的噱头,故事确实变得有趣三分。
虽然故事在各式各样的花式表达下显得光鲜华丽,可相比民乐包容西洋,音乐最终大同的和谐表达,影片对二次元的表达则具备了相当的争议性。在影片中,喜欢二次元的宅男被表现成又肥又丑的宅男,二次元被说为颜即正义的美貌崇拜,而对二次元表达最为重要的二次元宿舍,也单纯的成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让女主找到伙伴,不断成长的符号。
总的来说,影片中的二次元宿舍,换成爱猫者联盟,王者荣耀团队加入进故事,配套搭配一些吸猫或打游戏的镜头。重新融入充满逆袭的少女乐团,其实是完全可以的。
在这样极简的设置下,影片固然讲述了有趣的故事,依然显得套路满满。
闪光的少女观后感篇2
我早就从孙老师那听说了《闪光少女》的大名,今天下午没课,我赶紧让妈妈带我到电影院一睹它的风采。
这个片子讲的是一群热爱二次元和中国风民乐的少女,被学西洋乐器的同学鄙视,被亲人和朋友所不理解,成为了少数派。但最终他们却用燃情的音乐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
业余时间,我学的乐器是古筝,所以我特别喜欢这部片子里的音乐。在电影中,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国传统乐器的魅力,古筝,琵琶,二胡,月琴,扬琴,鼓,配合得相当和谐,很有感染力。尤其是千指大人的古筝,简直是燃到飞起,看的我激情澎湃,特别有共鸣。片中的几场弹奏音乐的场景也表现得很好,尤其是中西乐器在走廊两侧对战的那场,音乐的编排,镜头的运用,和演员的表现,都让人看了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剧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民乐组的学生最后战胜了西洋乐器组的学生,但他们没有嘲笑奚落对方,反而是提出与他们合作,提出彼此之间相互包容,融合。其实,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只要能表达自己的心声,能带给别人美的享受就够了,不一定非要分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唯一让我遗憾的是,片尾最后的音乐高潮,并没有展现中西乐器合奏的场景,而是单单展现了民乐的逆袭,这里就让片子的结尾弱了一些。我之前也曾听过现场中西乐器合奏的《克罗地亚进行曲》,民族乐器古筝的灵动活泼,再配上钢琴的优雅稳重,真的有一种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体验非常好。所以我本来还期待着片尾会有一场更加惊心动魄的中西乐器的合奏,但没想到没能如愿,真是小小的遗憾啊!
闪光的少女观后感篇3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增强,许多家庭对外来文化愈加包容,更倾向接受新鲜、看起来高雅、神秘的西洋乐器。而几千年传承下的民族乐器开始珠玉蒙尘,历史悠久的编钟被新时代遗弃、同宗的扬琴被风靡欧洲的钢琴取而代之、曾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它也不声不响退出历史舞台,曾经代表中国之声出战欧美的“女子十二乐坊”也销声匿迹。
本该属于民族传家宝的传统乐器,在外来乐器的冲击下溃不成军。不否认西洋乐器对音乐史的伟大贡献,其独特的音色让它有嚣张的底气。可是,是谁把西洋乐器送上这片土地的王座?是谁将民乐弃之如敝履?又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不仅是民族乐器,还有民族节日、传统习俗、古风歌曲、汉服文化,又是谁在狠狠地甩开它们?它们或许不能代表新时代的声音,但它们伴随着华夏民族的世代子孙从蛮荒、战乱一直走到至今,从远古而来的声音,你们怎么舍得弃如敝履?它们值得每个人的尊重。
虽然,经济发展的利弊影响、教育的责任也不可推卸。但,更重要的人心,是谁在操纵那沉默的螺旋?
新世纪的人们欢乐地拥抱异国文化,圣诞节、情人节过得不亦乐乎。试问,中国以外的土地上,又有几个外国人在过着春节?七夕?或者换个问法,有几个外国人知道这些节日的存在?偏安岛国的邻居尚且能将改良的唐服发扬光大,被水果姐等多个外国巨星设计入mv,而中国的汉服,又在哪个国际舞台上有过半点水花?
同样是被历史遗忘的声音,和服为何引人争相模仿,汉服却被“另类相待”?
是时候醒醒了。等你的子女对粽子节不屑一顾的时候,你又如何告诉她全家一起包粽子的其乐融融?又如何让他了解粽子的那般美味?到时候,他还愿意品尝一个廉价的粽子吗?
可惜宣传不够、没话题、没热度,浪费了一个好声音。应该全网运营让节奏带起来的,有些信息,是时候重新构建了!
见过一个老爷爷来学校演出中国古典音乐,当时他说了一番话对我印象特别深,中国古典音乐如果再没有人传承下去恐怕是要断了,很多外国人来学习中国古典音乐而中国的新一代都热衷于一些欧美的摇滚嘻哈和重金属音乐,他当时说的时候眼眶里包含热泪,所以支持传统古典音乐。
闪光的少女观后感篇4
这个片子讲的是一群热爱二次元和中国风民乐的少女,被学西洋乐器的同学鄙视,被亲人和朋友所不理解,成为了少数派。但最终他们却用燃情的音乐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
业余时间,我学的乐器是架子鼓和吉他,但是我特别喜欢二胡,一直想学,所以我特别喜欢这部片子里的音乐。在电影中,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国传统乐器的魅力,古筝,琵琶,二胡,月琴,扬琴,鼓,配合得相当和谐,很有感染力。尤其是千指大人的古筝,简直是燃到飞起,看的我激情澎湃,特别有共鸣。片中的几场弹奏音乐的场景也表现得很好,尤其是中西乐器在走廊两侧对战的那场,音乐的编排,镜头的运用,和演员的表现,都让人看了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剧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民乐组的`学生最后战胜了西洋乐器组的学生,但他们没有嘲笑奚落对方,反而是提出与他们合作,提出彼此之间相互包容,融合。其实,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只要能表达自己的心声,能带给别人美的享受就够了,不一定非要分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唯一让我遗憾的是,片尾最后的音乐高潮,并没有展现中西乐器合奏的场景,而是单单展现了民乐的逆袭,这里就让片子的结尾弱了一些。我之前也曾听过现场中西乐器合奏的《克罗地亚进行曲》,民族乐器古筝的灵动活泼,再配上钢琴的优雅稳重,真的有一种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体验非常好。所以我本来还期待着片尾会有一场更加惊心动魄的中西乐器的合奏,但没想到没能如愿,真是小小的遗憾啊!
闪光的少女观后感篇5
天色渐渐晚了,教室里的我们似乎都没注意到。此时,大家正坐在椅子上,等着电影的开始。
电影叫《闪光少女》,是一部让我们成长,让我们知道有了一个目标就要去坚持的故事。
电影一开头,我们就看见民乐系的油渣和陈惊正和别的伙伴在一起合奏,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人打架了。原来是这样的:在这所音乐学院,学生一共分两个音乐部——西洋乐和民乐。学西洋乐的同学瞧不起学民乐的,嫌他们土;学民乐的学生也看不上学西洋乐的,讨厌他们装。于是,民乐和西洋乐学生在几次肉搏后,进行了一场音乐的较量。民乐学生胜利了。
当电影中民乐系的学生以精湛的技艺和大气的演奏赢得了比赛时,我的心中万分激动。正是这群民乐系的学生让我感受到一种热爱和坚守的力量!
记得半年前,我们的作文还写得一塌糊涂,经常被老师点名批评,退稿也是家常便饭,妈妈便给我报了个作文班。这里高手如云,老师讲的课也有一定的难度,我跟起来非常吃力。一度,我有点失去信心,非常沮丧。但是,我没有放弃,听不太懂就拼命去感悟,写不过大家我就竭尽全力写到最好。我用力追赶着大家的步伐和老师的节奏。慢慢的,作文越写越好,在学校也经常被老师表扬。我想,我和电影中学习民乐的小伙伴一样,凭借着一种坚守的韧性,取得了成功!
我喜欢这部电影,它告诉我们,有了目标就要一直坚持,不要放弃,我们会成功的。
闪光的少女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