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安德烈的信读后感通用5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撰写读后感,读者能够将自己的感悟与他人分享,促进更广泛的阅读交流,读后感不仅是对书籍的总结,也是对我们自身成长历程的记录,以下是满满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给安德烈的信读后感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给安德烈的信读后感通用5篇

给安德烈的信读后感篇1

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这本《亲爱的安德烈》。也许有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本记录母亲与孩子成功交流的书。就书的形式和内容来看,也确实如此。

只是,掩卷之后,想到龙应台对安安的用心,突然间感动地落下泪来。

曾经,你的孩子,只是个柔软的躺在你的怀里的小婴儿,大声地啼哭,傻气地笑,流着口水努力地叫着mummy。你微笑地看着他悄然地成长,一点一点地变得成熟,一点一点地学会独立,然后毅然决然地奔向那个未知的世界。而你,只能远远地站在他身后,愁怅地望着他的背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可是,在你的心里,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柔软的躺在自己怀里无助啼哭的婴儿。而他,却仿佛在一夜之间变得浓眉大眼,玉树临风,嘴上有淡淡的胡须,并且,叛逆地表示,他没有话想和你说。这个时候,你会心痛吗?

当时间一天天地流逝,你知道从来没有后悔过对他的付出,也没有将自己的渐渐衰老放在心上,可是,你却清楚地感觉到:你在一点点地失去自己所爱的孩子,不会心痛吗?心痛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听之任之吗?还是放下母亲这个无用的称号,真正地将自己放空,去了解一个十八岁少年的心事呢?当他轻易地告诉你他们这一代的生活就是“性,药和摇滚乐”时,你难道不会吃惊和担心得立刻打电话去求证或是暴跳如雷吗?

不是每个母亲都能象龙应台这样成功地与孩子交流的。如果你仔细地读这本书,会发现在太多的时候,那位认真的母亲,正在努力而小心翼翼地用自己的经历,去换取孩子的信任和友谊。她的措辞,不再有《野火集》中脱口而出的愤怒,不再有《孩子你慢慢来》中满溢的幸福和满足,更多的是在面对一个叛逆的青春期孩子时,用尽可能与他类似的语言和对自己青春年少的回忆换取他的信任,用尽可能不伤及他感情的措辞去限制他的错误举止,用尽可能让他感觉到信任的委婉语言给他的生活和学习带去帮助和指导……所以,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不仅仅是一个母亲和儿子的书信集,而是,一颗充满母爱的赤诚之心。做为孩子的一方,在青春年少的时候,,很难读懂这颗心的全部,直到——他自己成为父亲的那一天。

同样的,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象安德烈这样愿意与母亲以书信的方式交流生活的全部的。更多的孩子对于给母亲写信,是做为任务去完成,而非发自内心。就算是安德烈在书中承认,自己以这样的方式写信,其实只是为了赚取“稿费”,我仍然认为:安德列在这本书中表现不俗,他的文笔,他的真诚,以及他思考问题的方式,深得母亲的真传,假如安德烈看到这句话,想必会不高兴,因为他不希望自己是妈妈的附属品,在他看来,他写得甚至比妈妈更好,可是,骄傲如他,也许不会愿意承认这与母亲的遗传、培养以及尊重有关。

书的封面,是英俊的安德烈沉思的样子。再叛逆的孩子,在母亲面前,其实仍然只是一个孤独成长的少年,在面对学习、爱情、生活时常常困惑,却努力地去适应和排解的少年。他感性,率真,诚实,幽默,他的身体里,流淌着龙应台优秀而骄傲的血液。

书的封底,是恬淡的龙应台微笑的样子。再优秀强悍的女人,在孩子面前,也只是一个焦虑地帮助他在迷途中寻找出口的平凡母亲,她放下自己所有的尊严,忍受孩子对自己的嘲笑,只是为了,重新找回这个属于自己的孩子。

给安德烈的信读后感篇2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在人生之途有些迷茫的时候,这本书就恰巧进入了眼帘。这本书是以龙应台和安德烈的书信往来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的。是12-15年前的书信。但讨论的议题和思考并不过时,起码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是引发我思考与共鸣的。但,我不知道是我强大的共情能力让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有强烈地解决了我现有困惑的通透感觉,还是因为目前的我既不处于龙应台母亲的位置,也达不到安德烈阅历的广度,又或者说我与父母之间的问题与他们之间的问题截然不同,导致我读完书以后的`思考并不在于亲子的相处,更多的是对多元文化,身份认同,人生思考的感悟。

写到这里,我忽然又想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因为我在这些方面有困惑,所以,我就能汲取到书中关于讨论这些问题时的精华。而如果我人生中遇到其他问题再重新读这本书时,可能或许也能发现我现在读书没有get的点,或者新的认知。并不能预知未来的我,还是先说说现在的感受吧。

我觉得我也是矛盾哒,龙应台与安德烈两个文化,年代差异的母子所拥有的思想进行对话时,自己感觉有时候能从龙应台的文字里找到归属,一会儿又觉得我和安德烈的想法一模一样。所以,有时候自己也是困惑与矛盾的,他们的书信中所传达出的思想来回博弈中感觉自己变的没有那么困惑了。或者对一些问题想的更通透了。没有什么标准答案,而母子之间的讨论让每个人都各抒己见又相互理解与尊重以后,或许就会和解掉自己之前一直纠结的东西。

有一句话印象深刻,“没有冲突,就找不到认同”,目前我的理解是没有比较,就会觉得所有东西都是理所应当。我觉得有认同感是幸福的,但冲突在我们看来好像就是困难。

还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德语有个说法:如果你年轻却不激进,那么你就是个没心的人;如果你老了却不保守,那么你就是个没脑的人。”这让我想起王小波说的“青年的动人之处,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感觉自己处于一种马上看破鸡汤的状态,却非常怀念自己被鸡汤迷倒的过去。但因为后一句是“老了却不保守,就是个没脑的人”,又觉得处于一种看破而不说破鸡汤的状态也是很棒哒,两种状态瞬间转换才是一种能力。

这篇读后感前面那个关于龙应台对孩子读书的思考,引人陷入思考。我不否认看到那句话已经让人有所沉思,但看了那句话的出处“给河马刷牙”,会让我们对这句话的思考更加饱满。这或许就是片段化阅读没办法带给我们的完整感。

还有一些讨论,也是让最近的自己茅塞顿开,因为读的很有趣,大概在从深圳飞回北京的路上不觉得坐在机翼旁边轰隆隆的发动机太吵,不觉得三个半小时的路程太久。

给安德烈的信读后感篇3

在这我上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发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谈话越来越少;与父母越来越疏远;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化。在早上起床后对父母只说“爸爸妈妈早上好。”然后就做自己的事情齿。吃饭时自己犹如与父母通常都是一言不发。犹如与父母站在同一块冰山上,最后这块冰山不知被什么?是两代人的代沟;还是因为父母工作太忙,自己从幼儿园开始就一个人呆在学校里,除了星期六和星期天很少与父母谈话。最后慢慢得与父母疏远,慢慢得与与父母的感情淡化……

到了初一我的成绩很不理想,父母帮我找了一位家教,当时我只是默认。补习了一段时间,那位家教知道我与父母的感情不好,便给了我一本书叫《亲爱的安德烈》……

在这本书中写了作者龙应台在儿子安德烈14岁的时候离开了欧洲,去了台北任职,在等到她回来的时候安德烈已经是18岁的小伙子。龙应台觉得与儿子之间有了一座无形的墙。她感到儿子爱她,但并不喜欢她。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30年;也是两国人。中间隔着东西文化龙应台觉定一定要认识18岁的安德烈。于是龙应台与安德烈用了三年的时间互相通信。就这样他们进入了对方的世界和心灵。因此龙应台在人生中认识了第一个18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到了自己的母亲。

在我读完这本书后自己深有体会,觉得自己应该与父母多多交流向父母诉说自己的心里的痛苦和快乐…在书中第16封信中写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藏在心中的小镇以及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像我觉得自己最重要的不是父母而是朋友和藏在心中那最令我感到舒适感到快乐感到不寂寞的小镇,也许这算不上是一个小镇,一个家,但是却令我感到一种特别的.眷恋。也许以后你要永远告别这个小镇,永远离开你的那些朋友,也许你和他们还没有深交,也许以后,他们将从你的人生中完全消失。但是人生永远就是这样,一条道路往前走…现在就应该回想自己拥有的美好时光,把回忆拥在心里,让它温暖自己的心。自己是要向前走,但是要记得自己是从哪里来。而对于一个渴望父母把自己看做一个成人的人千万不要嫌自己的父母啰嗦,因为他们永远都是为你好,为你的将来考虑,而且他们永远都是你最亲爱的人!

给安德烈的信读后感篇4

一位母亲,一位已满十八岁的儿子,他们是两代人,中间相隔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相隔着文化。这位母亲与这个儿子在信中共同交谈着他们自己的十八岁,时代不同青春就不同,一个如同黑白的电视机,一个如同彩色的电视机。两代人,两代心,通过信来熟悉对方,通过信去熟悉心,也通过这本书去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孩子或父母。

这本书中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那‘愚昧无知’的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但是给了我一种能悲悯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嚣张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仍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这句对于我来说,有一些不太懂,但她语重心长的话是一位母亲给孩子说的话,她们比我们看的世面要多,给我们的都是最温暖、对我们最好的提醒关爱。现在耳边又回想起了那不知说了多少遍的话:“姑娘,多喝点水。姑娘,今天冷不冷,要冷,多穿些。姑娘,姑娘……”她说是因为爱我;爱我,她才会说。

以前,我总是不理解妈妈,读了这本书我开始渐渐明白,因为我们是两代人,我们之间有相隔的代沟,可能只有像这位作者与她儿子一样,双方相互了解,让屏障一层一层减少,两人之间才会慢慢认识对方,母女或母子之间要和朋友一样,因为他们才是你最忠实的听者与陪伴者。我变了,妈妈也变了!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影响了我,也改变了我,我和妈妈从一开始的“形同陌路”,到现在的嬉戏打闹,中间变化很大,我与妈妈从“路人”变成了朋友。我们是两代人,中间相隔二十六年,现在也成为了“一代人”!

给安德烈的信读后感篇5

这本书还是我初中的时候读的,当时是我爷爷买给我的,因为我爷爷是个老教师,最喜欢让我看书,小时候觉得爷爷好烦啊,老是要我背古诗什么的,现在很感谢爷爷了,给我买了那么多书,很多书我其实没有怎么认真看,因为提不起兴趣,讲实话,龙应台的人生三书我全部都认真看完了,完全是自己要看的那种,她,很吸引我。

?亲爱的安德烈》首先很奇特,至少当时书读的'不多的我是这样认为的,是龙应台与安德烈的书信往来,所以很真实很自然。当时的安德烈十八岁。我觉得她属实是一位很成功的母亲以及教育者。“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不,我不要掉进这个陷阱。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是我可以认识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认识这个人。我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

十八岁,十八岁的安德烈是个成年人了,他的生活充满乐趣,他喝酒、聊天、开派对、旅行……身为母亲的龙应台,很想走进儿子的内心,去重新认识这样一个成年人。

在信中,他们谈国家意识,谈文化认同,谈世界观、人生价值,谈爱情观,也会谈抽烟问题……有争论,有认同,有时会吵起来,我觉得有趣极了,我当时羡慕极了这样的母子关系。但是现在我不羡慕,因为现在我十八岁,我成年了我长大了,我回头去看我的成长历程,我的母亲也是一位极棒的母亲,从小到大给了我很大的尊重,给了我绝对的自由,并且在一些不能放任的方面对我绝对严格。越长大越觉得母亲真不容易。

“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这一段话,我深深地喜欢着。人生如果是铺满荆棘的曲折小道,充满了泥泞和坎坷,那么父母就像是系在我们身上的安全绳,不论我们去往何处,都守在我们身边。看了这本书,当时年少,更多的是对安德烈的羡慕,如今回首,更多的是理解和感恩。我十分感恩我的母亲,她很伟大,温柔似水,教会我太多温暖的东西。

给安德烈的信读后感通用5篇相关文章:

给新教师培训心得参考5篇

给员工安全培训总结5篇

给新教师培训心得精选5篇

给教师条例心得体会参考5篇

给领导看工作计划5篇

给教师条心得体会优质5篇

给学生心得体会范文5篇

给领导看工作计划模板5篇

给公司做培训计划优秀5篇

给老人院活动总结模板5篇

给安德烈的信读后感通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7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