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我们在撰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适当加入个人的情感体验,满满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模具的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模具的心得体会篇1
这次去工厂实习,我就对那些平常理论的东西,有了感性的认识,感觉到受益匪浅。首先是各个工厂对安全的重视。俗话说得好:“安全第一”,每当我们参观每一个工厂的时候,进入工厂之前,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安全第一”“安全生产”“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等大字或者横幅。工厂的实习负责人和老师也都再三强调这个问题,让安全警钟时刻在我们心中敲响。而在工厂的每一个车间和每一个工人对待安全的态度也让我们十分钦佩。其次在这次的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也逐渐开拓,这与实践密不可分,在实践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不断充实和不断成长。
在xx公司实习的这段日子里,虽然日子过得有些累、有些苦,但是同时我也从这些日子的实习中学到了许多以前我不会的知识,我了解许多平时难以接触到的东西,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也是对我社会实践的一次体验。从普通机床到数控技术,从实际制造到生产管理,从机器检修到成品测验,其中都有着许许多多的宝贵经验和先进技术,这对我们开拓思维、激励自己学习从而领先科技潮流都是一个很大的精神动力。同时也使我看到了一些现实中的不足,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上都要有所创新和改进。
现在回想过去的'这次难忘的实习时光,其中滋味,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得到。通过学习各种工序,我们了解了生产的原理和过程,大致掌握了一些操作工艺与方法。工厂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实践而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更多是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所经历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从而收获社会经验,使这次实习达到了它的目的和意义。
模具的心得体会篇2
在忙忙碌碌的几周里,我们结束了我们非常喜欢的模具钳工课,我们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不仅仅做出了锤子、二类样板,而且更加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力和技术能力。在这里我们看见了老师的辛勤工作和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使我们看似是在短短的几周时间完不成的任务都在规定时间圆满并且在老师肯定的情况下赢得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我们的实训本次主要的内容有拆装冲压模具、模具的安装及维修。
拆装模具是我们进行的第一项内容。做什么事,都要从简单的事做起,模具也不例外。对于拆模具来说,我们学模具的应该都不陌生。首先要认清模具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从上到下依次是:模柄、上模座、导套、垫板、凸模固定板、凸模、钢性卸料板、导料板、凹模、导柱、下模座板及相应的螺钉、销钉所组做成。
拆模具应先从导套、导柱入手。用手锤敲击导套,左右两导套敲击伸出长度应均匀相等,敲击直至使上下模座分离,此致分离上下模座成功。然后用已准备好的相应号的内六角扳手准备旋出上下模座的螺钉。旋出螺钉后各模板均以落下。但还有销钉连接,我们任用内六角螺钉扳手和手锤相互配合锤下剩余的销钉。此时各模板均以拆卸成功。
模具装配则把上述拆卸内容进行重组装配即可,最后装配已装好的上下模座。
拆装模具时应注意敲击时力道不易超大,以防止模具损坏。同时,应注意旋出的螺钉及销钉应保存不被丢失,以为装配模具准备。
安装与装配是老师在课堂上强调过的字眼,安装是指把已经装配好的模具安装在压力机上的过程,而装备是指把各模具零件组装成为整体模具的组装过程。那我们接下来讲的是怎样安装模具到机床上。
我们把刚才装配好的模具拿到压力机旁边,因为在安装压力机时我们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我们要准备的有:两个压板、压板螺钉与螺母、大扳手一个、活口板子一个、螺丝刀子一把、一个长约半米的铁棒,准备好后可以进行安装。
把模具抬到压力机工作台上,首先让上模座按装到相应的位置,此时需要活口板子把上模座安装位置上的螺母旋下,旋下后拿出固定上模柄块后,把上模座放到其中,摆正好其位置使其正中,安装好后旋入螺母。两压板固定于工作台上的“t”型槽中,使其压住下模座板。开启压力机时(由于本校压力机有些略小的问题)应有几名同学相互配合使压力机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具体细节就不过多地描述了,如有想了解详情的模具专业同学自己操作一下就知晓了),进行试模。
我们找好象征意义的“纸壳子”作为条料来试模具,开启压力机后选择“双手”或“脚踏”一般情况下选择用“脚踏”来进行试模。在我们满怀期待,我们的产品刚要出炉时,意外发生了,发生啃模。这就像“理想和现实一样,总是有差距的”,在我心理是用歌词来形容这一时刻的心态“炊烟袅袅升起,模具就废弃”。哈哈,其实我形容的略有些夸张,模具还不至于废弃的程度,我们只需分析好这其中的原因合理修模就可以了。
我们就这样进行到了修模阶段,经老师的经验分析,我们的模具发生了间隙不合理所致,即间隙过小。但是之前我们试模的时候是成功的所以我们的模具是有救的。我组的模具凸模、凹模刃口发生损坏,卸料板发生变形。前者在张旭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在磨床上进行磨掉1~2mm即可,后者利用手锤敲击恢复原形就可以在进行试模。
我组同学齐心协力没说一个“不”字,在没有老师的督促的前提下我们自高奋勇的提前来了一个小时,未曾想到张老师比我们还早,我们的心中纵然树立起一位榜样??,我们说老师“早”,后就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去,老师也高兴地点了点头。我负责磨凹模在磨床上,我们经历了历时一个多小时的工作,把已经修理过的模具零件拿给老师过目,老师看了看说有一点小漏洞,是凹模刃口上还有一点小小的毛刺,但它已不影响冲模的大局了,老师干脆利落地说:“上冲床”。我们台起模具上冲床,安装好模具后准备试模。万众期待,就在这一冲,是否成功呢?请看下段分解。
话说我们已经安装好模具,准备试模这是历史性的一刻啊!老师说开始!!我们安照正常的操作规程进行试模,“试模”的声刚一落地。我们开启开关进行试模。
“咔”的一声,试模成功了,我们高兴的相互拥抱在了一起。终于成功了。
我们知道这不仅仅只是简简单单的试模成功,但是这里却蕴含了我们师生间的团结、勤奋、积极、阳光向上的一种不竭动力啊!伟大的中国梦,应从我们每一个小小的希望梦开始的。
实训结束了,但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模具的心得体会篇3
一别学校已近二十载,时间过得飞快,真的是弹指挥手间。正如朱自清在散文t;t;匆匆>>中写道的:“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人到中年,发际线逐渐往后移。从原先一头的茂密的头发变成了现在的“地中海”模式,颇有点农村包围城市的味道。黑发中偶尔夹杂着一两根银发,不经意间皱纹已爬上了额头。幸好,整个人的身材没有因到中年而发福。不然活脱脱地成为了一个满身油腻的中年大叔。平时坚持跑步锻炼,一年偶尔去参加几次马拉松,说明适当锻炼身体还是颇具成效的。
努力工作的同时,更是要注意自己身体的时候。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境界,成了家庭的支柱,既有家庭的责任,也有工作的压力。张爱玲曾这样说“人到中年”:“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2000年毕业的时候,国家已经取消了工作包分配制度。我在学校学的是机械方面的专业,毕业后(是由单位委培的)去的单位有点远,虽然在同一个市里,后来经过自己慎重考虑后选择去择业。
转眼近二十年过去了,2000年学校毕业我就一直就职于目前的这家台企公司,从一名塑胶模具的修护技术员,到助理技师,再到现在的车间塑胶模具管理岗位,一步一步,一步一个脚印,一路走来。可能有些人觉得在一个工作单位能干20年甚至更长,是件不可想像或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往往现实就是这样。
刚进公司,模具不是很多,也就二百多副模具左右的样子,加上我就两个人。那时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公司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培养新员工的体系,没有正规的教育训练和规范。师傅带你做一遍,你看过一遍,之后就是自己摸索着去做。先开始学习手动平面磨床,研磨工件。砂轮的拆装、校平衡、床台的修整及机台的保养等等,接着是锯床、旋臂钻床、铣床、电火花机、加工中心cnc,刚进公司的两到三年内,陆陆续续学着动手加工过工件。在这个期间,主要学习一些修复人员必备的加工技能。
刚开始的时候是只有白班一个班,后来因为模具增加了,注塑机台变多了。人员变多的同时,变成了两个班(一个早班一个中班),三个班(早、中、夜),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直至现在的(大早班、大夜班)12小时对倒的班。模具也从当时的二百多副左右,增加到了七百多副。
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我总结了一下,觉得作为一个初学者,要做到“三多”---即“多问”、“多想”、“多干”。
“多问”就是当你不会或者不清楚的时候都可以去问,去请教他人。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多想”就是要多方面、全面考虑问题,想清楚了才能动手去干。“多干”就多实践动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把工作干得更漂亮。
做过的容易遗忘的细节,需要做好相应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初我学模具及加工的时候,用了个记事本记录下来,一直保存至今,包括之前写的学cnc数控手工编写的程式。修复模具要做到胆大与心细,尽力避免模具拆装失误人为因素而造成的模具损坏。
工作中犯过的错误,要杜绝再次发生。具体的细节是需要依靠自己去体会与摸索的,吸取他人修复成功的经验,更要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总结,哪些是值得自己学习的。慢慢地遇到的事情多了,自己思考的就多,动手做的多,随着经验累积量变多,一切就会迎刃而解!
第一次出差错,是因为模具公模固定板的螺丝没有上紧。当模具用推车推到现场,现场人员从推车上吊起模具时,发现公模固定板在晃动。所幸发现及时,未出安全事故。至此以后,但凡螺丝固定,先对角上紧后,再进行第二遍动作,不至于遗漏。
第一次一个人面对一副模具的时候,心里有许慌乱,但自己静下心考虑后,最终用自己的方法得到了解决。模具修复工作是一个经验累积的过程,更是一个挑战自我的过程。每一次模具成功修复后,都会带给你成功后的喜悦,因为你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真的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07年我的工作从技术职转成管理职,意味着一切都重新要开始学习!并不是说管理了,技术上面的工作就不再从事了,而是技术与管理工作都要去做!
在公司任模具修复技术职时是不需要使用到电脑,从之前学过的五笔打字再慢慢开始打起来,从之前不会列印的,学会文本编辑列印;为公司节省成本做改善报告学会了使用ppt;为培训新员工学会做教育训练计划、学会了做opl等等,所以什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在发展,员工要成长,这是必然的!而且当你站在公司不同的职位的时候,看待事情的角度就大不一样了。
以前只是负责一个班的模具修复工作,修不完有对班可以修。而现在修不完、修不好的,自己都要去面对与解决。不是一味地等着模具损坏后再进行修复,修复工作要做到“未雨绸缪”。
为此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化,针对经常出故障的模具,尽可能地经过设变模具来实现;针对经常生产的模具,做出相应的定期保养计划;针对经常更换产品的模具,通过更改模具结构,优化拆装步骤,达到节省时间与省力的目的。
现在遇到去沟通协调的东西就多了。比如:生产线上何时需生产?生管给出修复时间是多久?设计人员什么时候能够完成出图?损坏的零件何时能完成交付?新备的零件是否与图面相符?
公司的领导跟我聊着说过,现在的年轻人不想做“黑手”, (“黑手”是指带满手油污的工作)。公司正面临着招工困难的问题,现在通过中介公司招工,有些工作已经由外包工进入公司来做了。可能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小的时候稍微吃过点苦。
而对于90后,00后来说呢,更是不知道“苦”为何物了?生活条件好,对于新生的一代来说,或许也就丧失了对工作的一份热情与动力,感觉这份工作是可有可无的,无所谓的态度。以前是“师傅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总是留一手,不会全部教会徒弟。现在是师傅全心全意地教徒弟,但是徒弟并不想干这种脏活累活。
前几年跟着我学修模具的,有两个我们本地的90后小年轻,学校刚毕业。家里拆迁,分了几套房且房子装修好,车子父母亲也给他们买好了。工作了一年就去换别的工作。他们是这么想的,钱相对少挣点,工作轻松点,在办公室之类的工作干干就可以了,不用整天手脏兮兮的。还要随生产现场倒班,现场不停机,修模就不能放假休息。休息时间又少。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工作是什么呢?也许是可有可无的!就像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没有感觉到压力,更谈不上动力,或许他们还年轻,现在还感受不到这一点!当他们成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想法或许会随之而改变!
中美贸易战,尤其是对外贸出口的企业来说,多多少少地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订单量减少,获利就少。或许对于以后公司长远的策略有所调整,这也是很难预料的事。但是不管未来怎样,我们还是要去积极应对。以后的路在哪里,或许路就在脚下吧!
本文作者:微注塑特约作者 瞿春雷
本文为微注塑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任何人或组织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形式的商业应用!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模具的心得体会篇4
经过在单位的实习和社会的洗礼,我不仅学到了好几种机床的操纵方法,还了解到到了模具的设计加工及注意事项,也深刻体会带模具是工业字母。通过实习我综合运用塑料模具设计、机械制图、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及零件、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模具制造工艺等先修课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塑料模具设计问题,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使我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基本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一般规律,培养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计算、绘图和运用技术标准、规范、设计手册等有关设计资料,进行塑料模具设计全面的基本枝能训练,为毕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进步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在单位实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一个由井底之蛙蜕变为有知识的的社会工作人员的过程,实习并不是一味的练就技能,在学到东西的过程中也是历练的过程,它教会了我们怎样更好的来适应这个社会,来和形形色色的人来交流。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itta”的真正含义,“i”是idea(思想),t是tean(团队),t为time(时间),a为action(行动),一项任务的完成不是个人的功劳,而是以个团体共同努力的结果,不仅需要一个完美的思想还要有切实的行动。一个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支持一套过硬的技术是成就一个企业的重要保证,生产过程中高新技术的合理利用是保证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石。
通过这次实习,开阔了我的视野,,虽然看到东西并不是全与自己的毕业设计有关,但我依然学到许多知识,加深了我对许多结构的认识,对我的毕业设计乃至以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感谢这次实习,感谢我的老师学校,感谢我的师傅以及领导,通过这次实习我的工作和生活必将翻过新的一页。
模具的心得体会篇5
为期六周的塑料模具设计制造实训在大家的依依不舍中落下了帷幕!想想这短暂的六周,让我们真正领略并学习到了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流程,让我们大开眼界,起初,对于模具,我也是一只半解!通过此次实训,不仅让我看到了世界先进国家模具发展的快速和高质量高标准,也让我看到我国模具行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引发、坚定了后倍加努力钻研,开拓创新,投身模具行业的激情和信念! 前三周,塑料模设计。在设计之前,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塑料模具的结构和组成以及各个零部件的功能。让我们在脑海中产生一种塑料模具的框架,在设计的时候能够清晰明了!画图一直不是我的强项,以前学习的画图软件cad、ug的一些指令都已忘记的差不多了,猛地用起来,还真是很生硬!但是还好,在其他组员的帮助下,我又重新熟悉了软件的功能,慢慢尝试,用起来竟得心应手,不仅完成了任务而且回顾了从前的.知识!这次设计中,在组长带领下,大家协手同心,分工明确,计算,画图……让我们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更增强了我们的集体誉感!
后三周,塑料模具制造。设计好的图纸在老师们的细心审阅下不断被修复,终于审阅过关!在加工的阶段,我看到了久违没碰的数控铣床直往后退,以前的手工编程早已忘却,但总是不想重拾起来!懒惰,惶恐不安一直笼罩我!看到周围同学乐此不疲,虚心请教,不断提高自己,我也克服,翻阅编程书,又重新学习了解并掌握了数控铣床的基本操作流程……不仅是数控铣床,对于模具的其他加工工艺,线切割,车床,磨床等等我们都有涉及到,真正做到了大融合大贯通!看着最后设计好的模具安装成功,看着产品在出炉,我们真的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一身的疲惫都被抛到九霄云外……辛勤的付出换来了甜蜜的回报,值了!
这次实训中,真的很感谢季进军老师、王迪老师的辛勤讲解跟热情的帮助,让我们大家看到了无限的希望!老师们,您们辛苦啦!还要感谢组长张聪的英明领导,组员崔盼盼的殷切指导和点播,以及其他组员们的配合和热情的帮助!
模具的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