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时应注意区分事实描述与主观评价,保持客观性,要想写出优秀的心得体会,可以请教老师或朋友,获取反馈和建议,下面是满满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种蔬菜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种蔬菜心得体会篇1
退休,是一段生活的结束,同是一段生活的开始。
办完手续,朋友打来电话,邀我去他的公司任职,我略为思考,拒绝了他的盛情。
我告诉他:我要回乡下种菜。
四十三年前,怀揣梦想,我从乡下走来。几十年的拼搏,我改造成为了一个城里人。
可我的脚步慢了,跟不上城里的生活节奏。而我的骨子里,依然保留着乡村情结。
我喜欢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梦想有一块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老家有房,却没有地,几十年前,我家享受政策,解决了城镇户口,土地被收回集体,吃的是商品粮。
但我娘一直住在乡下,她说她过不惯那种对面相逢不相识的城市生活,吃不惯那些反自然长出的菜。就这样,老乡给了我娘一块地,在老家养鸡种菜。
走着熟悉的乡间小路,回到熟悉的故乡。(图源:哥巴)
村里有条路,通往山的那边。不知有多少子弟从这条路走向城里,又从城里走回乡下。
带着那个乡村情结,我也走上了这条路,回到了乡下。
这里没有城里的喧嚣,更没有职场上的尔虞我诈,一切显得那么祥和。我不需赶早,更不必囫囵吞枣,一觉睡到自然醒。
乡村的早晨,如梦如幻。晨雾如纱,裹着远山,山峦神秘莫测。一束阳光从山坳坳里把雾纱撕开一个囗子,打在稻田里,鹅黄的稻穗瞬间变得金黄。山的那边刮来一股微风,如撩起少女的裙纱,让村子在晨雾中约隐约现。
照例,这个时候,我娘在她的菜园。
沿着那条小道,我走进菜园。
菜园不大,却很精致。辣椒、豆苗、西红柿等各类蔬菜,分门别类划成一个个小方阵,就像一队队士兵整整齐齐站在那儿,等待着我娘的检阅。红的西红柿,黄的辣椒,似如灯笼,挂在各自的枝条,随风摆动,又似一群少女,在舞台翩翩起舞。
小小菜园结满了劳动的果实。(图源:hugonghewei)
望着眼前景色,我忽然产生一种冲动。俯身捧起一把泥土,吸一口气,泥香入喉。再一嗅,嗅出了妈妈的辛劳,嗅出了乡亲的淳朴。
手里的泥土,我久久不愿抛下。思绪如决堤的洪水,瞬间冲开,这缕芳香,是我娘用汗水炼出。如果没有乡亲的关爱,如果没有妈妈的奉献,家乡的泥土,就没有如此的芳香。我不禁哼起“捧一把家乡土,泥香入咽喉 喝一杯家乡酒,醉了我心头 ……”
接过我娘手里的菜篮子,扶着我娘返回家里,我简简单单炒熟我娘的摘回的蔬菜,却吃得精精有味,仿佛是几十年来最香的一个早餐。我娘说,家里的菜,自然生长,没打药,施的是发酵腐熟的鸡粪,肯定比大棚速生菜好吃。
我告诉我娘,我要回乡下种菜。
娘说“树长千尺不忘根,人行万里要回乡。也好,退休了,回来住,这里毕竟是你的根……”
我娘的话,更加坚定了我回家种菜的决心。
但周边没有空地。我返回城里,买上种植箱、花盆、椰砖,决定把传统农业与景观农业深度融合,定置于老家二楼阳台。根据作物生长三要素,又买来干净卫生的尿素、硫铵、磷酸钙等化肥,加上杀必死配制成肥液,一天两次,浇于根部。
果然,按照现代农业种植方式,菜园干净整洁,无虫无蝶。蔬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原需二个月才能采摘下锅的蔬菜,不到十天便已成熟。
望着满园青翠的蔬菜,我按捺不住成功的喜悦,特意邀请朋友来家开园尝新。
满桌青菜,碧绿诱人。发现朋友们却很少动筷,争夹用我娘种植的萝卜炖排骨、莴笋炒肉。我感到奇怪,第一杯酒后,我挑我种的蔬菜全部试尝一遍,无一不涩,无一不苦,更有一股异味,呛喉呛鼻。
娘笑着告诉我,种菜不是那么容易,要有耐心,沤肥、挖土、播种、移苗、浇水、松土、施肥、除草、灭虫,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心打造,精心培育,一步一步的来,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然,种出的菜,只好看不好呷。
我娘的话句句在理,催熟的菜不好吃。突然间,我想到种菜如育人,拔苗助长成不了材。(文/梁豪杰)
种蔬菜心得体会篇2
三月份,我有幸参加了高新区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通过这6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很多,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它可以使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让我们增长了见识,也打开了视野,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此次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活动的落脚点。
教师提供很多机会,让学生从事主动的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把知识变成活的。在活动中,不仅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师鼓励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学会认定和寻找策略。
其次,让我学会了如何指导学生确定主题。可以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也可以发掘学校周围社区教育资源,设计主题。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融入学习的状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原来学习是这么快乐的事,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上,享受到热烈、沸腾、多彩多姿的精神的生活。
再次,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体会到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探讨出知识,并且在实践中深化巩固了知识,这是我们平时课堂里所没有做到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种蔬菜心得体会篇3
暑假的一天,外公说要带我去菜地锄草,我高兴极了,拿着工具就跟着外公出发了。
来到菜地,我惊呆了,外公种的菜还真不少,有辣椒、茄子、空心菜、青豆、芋头、黄瓜、南瓜、西瓜等。但是,杂草太多了,有的甚至比菜还长得高。
看着眼前的'杂草,我拿起镰刀就去割。外公发现后对我说:“如果不把草根拔出来,草还会再长起来的。”听外公这么一说,我忽然想起了白居易写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啊,草根还在土里,它还会重新发芽的。顿时我终于明白了“斩草除根”这一成语的道理。于是我放下镰刀,拿起小铲锹,对准草的根部泥土,用力往下一铲,再往上一撬,杂草根就露出土面。就这样不断地往下一铲,又往上一撬,杂草根就一节一节地被我挖了出来。干了一会儿,豆大的汗珠从我头上流下来。我擦了擦汗,又接着干。不一会儿,天边突然响起了一声闷雷,看来要下暴雨了,我加快了锄草速度。没等我把草锄完,大雨就“唰唰唰”地往下落,幸亏我带了雨伞,不然就变成“落汤鸡”了。
为防止被雨淋湿衣服,我撑着伞蹲在地上,可外公还在那里不停地锄草。我大声说:“外公,你快来避雨呀!”外公说:“你把草帽给我,等我把草锄完再说。”我把草帽给了外公。等外公把草锄完后,他已变成“落汤鸡”了。
雨停了,锄过草的菜地被雨洗过后,地里的菜显得格外翠绿欲滴,可爱极了。通过这次劳动,使我切实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
种蔬菜心得体会篇4
由教师进修学校牵头发起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短训班即将结束,这一次的学习,我的思想得到了洗礼,灵魂受到震撼。知识面得到了升华。真是收获颇多。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理论上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这种全新课程的出现,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由于综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殊性:不是一朝一日,两三节课可以完成的,需要很长的时间去设计,实施,组织,最后可以有一些有形的资料留了下来,有的甚至没有资料可留.所以,参观借鉴就太笼统了,也很片面。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带来了一场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革命,是真正的.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活动课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所处的社区背景,自然资源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和问题,不断变化着。
二、正确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过程,轻结果。
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要关注实践的结果,但不要很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我们的学生实践了没有,我们的学生经历了没有;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学生的研究活动允许是多种结论,也可能是没有结论的,也可能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变化的。
三、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搜集整理能力,探索求知能力,团结互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交流能力,写作能力,亲近大自然的能力。老师在此活动中,大家一致认为自己的收获是重新认识了学生。除了各种能力有了提高外,还了解到了学生的许多心声,以有利于以为的教学。更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四、关于综合实践课程的思考:
1、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过程中,如果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则会影响课程实施与管理的有序性,影响学生研究的深度
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如果是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研究主题,则又将遏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何使两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区别于传统的“兴趣课”、“自然课”、“制作课”等,我们如何使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加强“实践”体验,真正使教师和学生“活动”起来,将要作出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3、对于课程的管理与评价,如何做到科学、有效、持续,需要我们的思考和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4、活动研究的深度、广度,教师如何把握?
种蔬菜心得体会篇5
杏花岭区教科研中心任凤英老师莅临我校,为我校教师做了题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对于我们这些综合实践的门外汉来说,听了任老师的讲座,我们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任老师首先讲了综合实践这门课程的地位和性质,综合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贯穿三到九年级及高中阶段。以前我对综合实践的认识只觉得它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现在才明白原来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综合实践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就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方式是以探究为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听了任老师的介绍,我对综合实践课程又多了一些新的认识。首先,综合实践之所以为综合实践,课程名称就体现出了课程特点。它是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很多课程的综合,是内容、经验、目标的综合,需要运用到多学科的知识。这也就是为什么各学科的教师都可以参与到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原因。其次,综合实践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可以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结果的统计,可以进行实地考察,画画,拍照片,多种形式参与。综合实践实施的四阶段分别是一确定主题,制定方案,二小组合作,展开研究,三汇报交流,资源共享,四活动总结。在这个研究交流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参与,为小组献计献策,体会到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学会合作,愿意合作,培养出团队精神。让学生明白走得快要自己走,走得远要一起走。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综合实践是一门很好玩的学科,它的形式多样,能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地位,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但也是需要极大投入的学科。
种蔬菜心得体会篇6
种菜是我的一种业余爱好!以前曾尝试着在泡沫箱和花盆里种植,由于不接地气,菜的长势总是不尽如意。长期以来,我一直渴望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菜园。虽然自己离开了农村,尚且还是一名机关干部。虽然衣食无忧,更热衷于种菜。因为我来自农民,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骨里子流淌着农民血液,抹不去儿时的记忆,剪不断童年的思绪。我喜欢农民的淳朴,虽居住在城市,但仍保持着农民勤俭的优良传统。
自从去年四月下旬,我在京沪高速西侧开荒种菜,让我有以下三点感悟。一是要勇于坚持,不轻言放弃。面对茂密的芦草和砖头瓦块,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首先使用镰刀将一米高的芦草打掉,其次是将裸露在地面上的砖头瓦块集中清理,最后再使用铁锹一下一下翻整,由于芦草的根系很发达,在翻地过程中能拉出很长的一块出来。四月的骄阳烈日下,一天下来脸晒黑了,手上也磨起了泡和茧,累得腰酸腿疼。我曾一度产生放弃的念头,思想一直在激烈地斗争着。我想开工就没有回头箭,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才能取得胜利。在翻地过程中,为了培养自信,自己把荒地先划分成若干个小块,采取逐块突破的办法,最终把这块菜地的土地翻整了一遍。边平整土地,边紧锣密鼓着种植,小小的菜园种植了辣椒、西红柿、丝瓜、大葱、豆角、黄瓜、菜瓜等20多个品种。
二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种菜看上去是个简单的农活,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就拿浇地来说,购买了抽水泵和水管,决定利用电动车上的电源来实施,然而第一次通电后,抽水泵的电线就冒了烟,再看看电动车已经“瘫痪”了。无奈之下,只好推着电动车找地方维修。经查,由于电压不符,造成电动车保险烧掉了。自己思考着即使这次修好了,保不准下次还会被烧掉。于是,自己与维修师傅商量,能否从电瓶根部拉一条专线,放置于座子下面。这个想法得到了师傅的认可。从此,电的问题解决了,浇地的水源源不断。再就是种植香菜等蔬菜的时候,由于自己撒得不均匀,造成苗出不整齐。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在播种的时候,采用条播的办法,即先用工具划出沟来,再放沟里放种子,这个办法就非常好。
三是不怕困难,付出就有回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凡是都有因果,你播下的希望,将来就会收获希望。只要用心呵护了,就能享受到大地的馈赠。自从种了菜后,自己就是着了魔似的,每天去菜园成为必修课。如果一天不去的话,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看着自己种下的种子,在自己的精心呵护下,一天天地长大,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心情别提多开心。特别是清晨,享受着清凉,享受着鸟的叫声,享受着劳动成果。
种蔬菜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
★ 勤工心得体会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