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才会写出有意义的教学反思,每一份教案设计都会有教学反思,下面是满满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画螃蟹教学反思6篇,感谢您的参阅。
画螃蟹教学反思篇1
这是一首内涵丰富、活泼风趣富有戏剧性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四川童谣。歌曲内容反映了孩子去河里玩,遇到螃蟹的情景。歌词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螃蟹夹人的过程;负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节性和戏剧性。歌曲的第一部分描述了螃蟹的长相、形态,第二部分是音乐戏剧情节的展开,描述了玩童的脚趾被螃蟹哥的“夹夹”夹住了,一方面顽童努力挣,要摔掉螃蟹夹,一方面螃蟹紧夹不放,从而将歌觑推向高潮。最后是螃蟹哥放了“我的脚”,意味深长,充满幽默感。
设计意图:
根据孩子喜欢动物这一特点,本课选择了四川童谣《螃蟹歌》,学习运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体验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同时根据歌曲的.风趣、幽默增强学生幽默感,提高学生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根据学唱四川童谣《螃蟹歌》,使学生能够结合歌曲进行情节表演,感受音乐中得幽默感和乐观的态度。
教学重点:
准确地唱好歌曲《螃蟹歌》。
教学难点:
歌曲旋律的音准及运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
课前准备:
电子风琴、自制课件、螃蟹图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 动物形象表演。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你们想认识吗?
张贴螃蟹图片:认识螃蟹、学生模仿螃蟹形态。
2、 讲故事
师:夏天到了,天气炎热,小朋友们成群结队地和家一起下河去玩,捉鱼虾 、打水嬉戏……在玩耍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倍螃蟹夹住的经历呢?
师:好,那能不能把这些有趣的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可以把这个过程表演给大家看吗?
同学们不但故事讲的好,表演得也也非常棒。大家都知道,螃蟹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经常见到,有时在河里玩也会被它夹住,这样的故事编到歌里是不是很有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螃蟹的歌。
设计意图:
上课之前,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联系我们生活实际,用动物形态表演及讲故事的形式抓住学生的兴趣,很自然地引入新课地学习中去,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沟通了音乐与生活地联系。
二、学习歌曲:《螃蟹歌》
1、聆听新歌,创设情境
2、 教师播放课件《螃蟹歌》,请同学们仔细听,然后教师问:通过歌曲里边的描绘,你知道螃蟹长什么样子吗?(8只脚、两个大夹夹、一个硬壳壳)
(学生听后回答)
师:大家觉得语言与我们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有)
师:你知道我们与邻近的哪个省的语言相通吗?
师:对,这是一首四川童谣,在演唱上运用四川方言,听起来比较亲切、有趣、富有
幽默感。
3、 朗读歌词。
课件出示歌词,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请同学们边读歌词边跟着老师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4、 教师用方言教唱《螃蟹歌》
师:为了体验这首歌曲诙谐、活泼的情绪,我们要唱准方言,如:哥:guo; 只:zi; 脚:jiuo; 个:guo; 壳:kuo; 河:huo;
① 学生随琴分句学唱歌曲。
② 播放课件,学生听唱歌曲,默唱。
③ 学生随琴完整地运用方言唱歌曲。
设计意图:
教师播放音频,边唱边表演,从自身的表演直接感染学生,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被吸引,教师的初次表演将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演唱时运用了四川方言,让学生感受到了诙谐、风趣的演唱风格和地方特色。
三、实践与反思
1、 师生分段演唱。
2、 男女生接唱。
3、 分组、分段演唱
设计意图:
通过反复练唱,让学生充分感受四川童谣的风格特点以及音乐中表现出来的风趣与幽默感。
四、形象表演
师:同学们,《螃蟹歌》很有趣,想一想螃蟹走路的样子,让我们一起来用动作把这首歌曲表演出来,大家有没有信心表演好?
师:采用同桌二人的表演形式,一个扮演“螃蟹”,一个扮演被螃蟹夹住的小朋友,随着歌词的发展进行。
1、 自由表演。
2、 小组评价。
各小组成员互相评价,看哪些小朋友表现得好,并推出小组的小代表。
3、 上台与老师一起表演
请个小组代表上台与老师合作表演。(教师提醒:一定要充分表现自己的所想)
4、 选最佳
孩子们互相讨论选出表演最佳的孩子。(教师提醒:好孩子一定要公正无私)
设计意图:
让孩子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孩子的兴趣高而且学习效果好,让孩子与教师共同学习,改善了生敬而远师的层次关系。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螃蟹歌》,感受了歌曲欢快的情绪,并用了四川方言演唱,同学们为歌曲创编的动作很形象,课后同学们把这首歌曲演、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画螃蟹教学反思篇2
这节课是教授一首四川民歌《螃蟹歌》,歌曲中有教授四川方言的读音,这首歌曲旋律活泼,曲调诙谐,形象的讲述了孩子们在河边玩耍时观察到的螃蟹及与之相关的趣事。我将教学内容分为方言模仿、歌曲学唱和创编表演等几部分,各环节之间互相关联,童趣盎然。
一、模仿导入,方言激趣,体验民族音乐。
导入时,我出示了一个仿真螃蟹,引导同学们近距离观察它,并尝试进行肢体模仿,表现螃蟹的外形、行走时的样子……,同时我用四川方言来总结孩子们的观察,即歌曲的歌词“八只脚、两只大夹夹,一个硬壳壳”,许多孩子听到这么有趣的方言十分新奇,纷纷模仿我的语言,抓住这个契机,我把歌词中的几个重点字、词提炼出来,让孩子们在积极、有趣的模仿重复中,从而达到熟练掌握本课四川方言的`特点,突破教学重点,为下一步歌曲学习奠定了基础。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利用学生直观的肢体和方言模仿,使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激发了学生演唱歌曲的浓厚兴趣,从而达到让学生体验我国的民族音乐,体现了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理念。
二、难点突出,自主学习,多媒体来引路。
新课教学这个环节,我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引路,以视听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歌曲学唱,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为展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收到很好的效果。三次范唱,我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他们学会有意识地听,分重点的听,使随之进行的唱歌教学水到渠成。学生在视听歌曲三遍后,轻声跟琴哼唱歌曲,然后让学生互评,提出唱得不好的地方,教师进行点拨和重点反复练唱来突破难点,使学生准确掌握难点乐句。为学生顺利正确唱好歌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三、合作创编,互动互评,表现民族音乐。
本节课第三环节是歌表演。我通过播放形象的动画,让学生理解歌曲中发生的故事,并能根据动画里的情景进行即兴创作表演。全班参与,自由组合,分配角色,设计动作,上台展示,通过互动互评,使学生的创编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能力,也让全体学生亲身体验到了音乐表现的乐趣。体现了学生全员参与的教学理念。
通过反思,我觉得这节课中,我的评价语言有些单一,在今后要注意对于个别孩子要多鼓励,多给机会展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画螃蟹教学反思篇3
4月26日早上,终于迎来了区的公开课,我早早回校准备好一切上课需要的东西,差不多9点,听课的老师们陆陆续续的来了,心里既高兴又紧张,经过自己反复试教,根据老师们提出的建议进行了一些调整,心想应该不会出现失误吧?因为一直有我们课例研修小组的成员为我把关,心里觉得挺踏实的。
9点30分,上课铃声响了,我开始按常规组织教学,谜语导入,欣赏歌曲、新歌教学、表现歌曲、最后在音乐活动中结束了这堂课,整个课上下来,都还是在我的掌控下完成了,目标达成,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学生的反应却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不积极、不敢大胆表现,不敢轻易回答问题,任凭我怎样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的反应都是面无表情,很木讷的样子。说实在话,平时的课堂学生挺积极的,也很乖,基本在平时的课堂中我都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很配合,今天到底是怎么了?学生紧张我能理解,也很正常,毕竟那么多人坐在后面。可是平时不是这种反应啊?何况今天,我为了这节课思考来思考去,学生的反应让我这节课大打折扣!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后来老师们给我评课,我似乎找到了答案,特别是我们课例研修小组组长京溪小学郑姬老师的话给了我一些启示,她说:“要留空间给孩子,简单的说就是留白给孩子”,还有大源小学卢少娟老师说:“尝试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大胆评价”,广外附中王琪老师说:“要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放开多一点,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余地,考虑学生的感受”,区教研员黄钦慧老师说:“一堂课内容不要太多,要解决问题,音乐课就是要让学生去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旋律、乐句,关注音乐的本质,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大家的评课让我受益匪浅,回想这一堂课,确实每个环节看似很紧凑,但我并没有真正放手给学生,也在很多时候剥夺了孩子的话语权,我只注重自己要如何传授给孩子,而没有留时间去让他们思考,去感受,所有的思考和感受都变成我直接的结论塞给了孩子,整节课都是我在牵着孩子在走,我确实未曾放手啊,所有的对歌曲的感受没能生成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又如何会反应积极呢?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应拓宽自身的思路,多动脑筋研究学生,多假设几种意外情况,并预设出切实有效的、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我虽然为这节课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怎样教,但把重要的问题却忽略了,那就是我没有去关注学生,没有去研究学生,这是我在今后的音乐课中一定要避免的!
画螃蟹教学反思篇4
今天第三节课,我在二年一班新授了《螃蟹歌》一课。总体来说这一节课上得还算是成功。首先我通过和孩子们开门见山的谈话导入本课的内容:“小朋友们,春天已经来到了,尚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非常美的地方去看看。你们看,我们来到了哪里?(画一幅图片有大树、小湖)生回答:河边,森林等等。师:”我们来到了森林里的池塘边,大家想一下,这幅图中有没有少了点什么?“生回答:(少了动物。)以此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并且以游戏的形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让孩子们进行了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练习。并且通过猜谜语、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了新课的学习。这是一首四川民歌,歌曲中有教授四川方言的读音,在这个环节中由于我本身在四川生活过,所以相对来说我的四川方言还是非常过关的,学生学的很细,很扎实,而且学生学习歌词时的.节奏都很准确,也足已说明了我平时的锻炼与积累。在这些方面我做得相对来说还算不错,起到了教师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活学活用。只有去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学生因素才能上好一堂课。常态课堂更是如此。
不足:本课我感觉应该首先把歌词用普通话演唱好了以后再进行四川话的练习也许效果会更好一点。
画螃蟹教学反思篇5
?螃蟹歌》是一首具有四川特色的民歌,歌曲短小生动有趣,旋律朗朗上口流畅,很形象的刻画出螃蟹的特点。低年级的孩子主要是形象思维,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让孩子们具化螃蟹的形象和特点。
本节课我先告诉孩子们课程的内容,让孩子们现在脑海中出现螃蟹的形象,下面我先让孩子听范唱,让孩子听听音乐中刻画的螃蟹和他们脑海中对螃蟹的印象是不是一样的,让孩子来说说自己认为的螃蟹是什么样的,音乐中刻画的螃蟹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让学生们知道,运用各种音乐手段可以刻画出动物不同于我们认知的形象特点。
本节课还运用了部分四川方言,个别的字的发音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发音不太一样,我会让孩子们聆听范唱,找出歌曲中不同的发音,并试着去学一学,然后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中。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模仿动物是他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课后我让孩子们结合歌曲的内容和曲调特点,为歌曲创编动作进行表演,拓展了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体验。
民歌是我国音乐文化宝库中璀璨的.一颗明珠,也是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歌的重要性使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应该知道并努力传承的民族文化,本节课透过一首短小的四川民歌,渗透给学生要重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知识和传播,为祖国的文化传播做出一点的贡献。
画螃蟹教学反思篇6
?螃蟹歌》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中的一课歌曲教学。这是一首四川民歌,要求用四川地方方言演唱,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诙谐幽默,再加上方言演唱,不仅学习了歌曲,还体验了不同地域文化养羊吧的特点。
一、教学设想:
1、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始终把“突出审美,深化歌曲主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联想——认知——理解”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力求在教学中体现崭新的教学思想,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主导”的。
3、力求在每个环节中突出音乐课的趣味性,生动性,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音乐,接受音乐,表现音乐。
二、教学特点: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引发学生兴趣使之善学成为本课的亮点问题。我设计了“请你向我这样做”律动《赶海的小姑娘》,学生们边舞蹈边欣赏歌曲,随后,我用赶海的话题调节气氛,接着又引出谜语,通过这样导课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且热情高涨,我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展开教学。
2、合理地运用了愉快教学法。我将这节课的知识点的学习转化为主体化的身势律动,及富有童趣的竞争性游戏,使学生在积极的兴趣中愉快地学习。同时将歌曲的能力、情感、目标,融入丰富的联想、歌舞、创新活动中,使整节课气氛活跃、轻松。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展现出一种愉快的学习心态。
3、采用不同的演唱方式:独唱,小组唱,分角色唱,表演唱使学生真正体会,理解,表现音乐。
4、积极对学生的每一个细微的表现进行评价。通过自评,他评,互评,师评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有利于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对学生取得的结果进行评价,而且注重非正式的评价,用眼神,笑容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及时地了解了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思想状况。
三、需要改进之处:
1、提问的面还不够宽,应该尽量地鼓励更多的孩子的思维行动起来,让他们每一个都加入到愉快的音乐氛围中,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2、年轻的我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的调控上不够灵活,教育的机智还有待提高。
画螃蟹教学反思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