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表达不仅是对书籍的评价,更是对情感的宣泄,通过反复修改读后感,我们能够提升自我批判的能力,增强自我意识,以下是满满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满江红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满江红读后感篇1
今天,老师教我读了一首名叫《满江红》的诗词。它是宋朝著名爱国将领——岳飞的作品。岳飞将军一生忠心耿耿、精忠报国。他曾经在三年中连续打了一百二十五场胜仗,立下战功无数,却遭奸人陷害,三十九岁就被杀害了,其满门忠烈也受到了无辜连累。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词是岳将军戎马一生、保家卫国的鲜明写照,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热血澎湃。现在我已经能熟练背诵并默写这首诗词了。每当我读这首诗词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大将军,和岳将军一起在战场上杀敌。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句又让我想到了人应该趁着青春年少的时候好好学习,不让年华虚度,不要到了年老的时候一事无成,后悔也来不及了。
每次读到岳飞的满江红,都会油然而生一种豪迈并夹杂着一些英雄的没落情怀!三十功名尘与土,如此成就被他看成尘土一般,可见他的壮志凌云…但是他的努力和浴血奋战却只是换得了一个莫须有,真是可悲、可叹!天生一副无惧无畏的肝胆,却也抛不开世俗的眼光,最后怨死风波楼、留下一个千古遗憾…世事如同烟雨方法!
我真佩服岳将军,他是个又能文又能武的人。我长大了也要做这样的人。
满江红读后感篇2
满江红是著名的词牌名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满江红的全文,欢迎大家的阅读。
诗词:《满江红·怒发冲冠》
?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怒发冲冠:愤怒得连头发都竖立起来,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处:地方。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行为。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天阙:宫殿前的楼观,这里指宋金边界的关山。
?译文】
我愤怒至极,独自登高倚靠着扶手,急骤的雨势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阙。我满怀壮志,发誓吃敌人的肉,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诗词:《满江红·茅屋新成,却赋》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问我何心?
却构此、三楹茅屋[2]。
可学得、海鸥无事,闲飞闲宿[3]。
百感都随流水去,一身还被浮名束。
误东风、迟日杏花天,红牙曲[4]。
尘土梦,蕉中鹿[5]。
翻覆手,看棋局[6]。
且耽闲殢酒[7],消他薄福[8]。
雪后谁遮檐角翠,雨余好种墙阴绿。
有些些、欲说向寒宵,西窗烛[9]。
?注释】
[1]却赋:再赋。却,再。
[2]三楹:房屋一间为一楹。此言未必整三间茅屋,或为泛指几间茅屋之意。
[3]意谓可以闲居于此,就像自由自在的海鸥那样,无优无虑,自得其乐。古人每用与海鸥为伴表示闲适或隐居,故有“盟鸥”“鸥侣”等典事。宋方岳《送史子贯归觐且迎妇也》诗:“久住西湖梦亦佳,鹭朋鸥侣自烟沙。”
[4]迟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后以“迟日”指春日。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红牙曲:拍击着红牙板歌唱。辛弃疾《满江红》:“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看樽前飞下日边消息。”
[5]尘土梦,蕉中鹿:《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邃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且询士师之言可也。”,后以此典成“蕉中鹿”“蕉鹿梦”等词语,形容世间事物真伪难辨,得失无常等。刘克庄《念奴娇》:“似瓮中蛇,似蕉中鹿,又似槐中蚁。”
[6]翻覆手,看棋局: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因进说他曰:‘……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杜甫诗《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后以此典而成“翻云覆雨”“翻覆手”等,意谓反复无常、播弄权术手腕等。此二句意思是说如今世事反复无常,当作一局棋去看待。
[7]殢(cì)酒:纵酒。辛弃疾《最高楼》:“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淡小山时,怎消除?须殢酒,更吟诗。”
[8]消:享受,受用。
[9]有些些:有少量、有一点点。些些,湖北麻城、四川云阳等地方言,词中常用语。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指朋友夜谈。
?赏析】
康熙二十三年(1684),顾贞观南归三年整,纳兰容若特修建茅屋三楹招他回京。除本首词外,还写了《寄梁汾并葺茅屋以招之》,诗云:“三年此离别,作客滞何方?随意一尊酒,殷勤看夕阳。世谁容皎洁,天特任疏狂。聚首羡糜鹿,为君构草堂。”由此亦可见二人交厚之一斑和纳兰的志趣。而从本篇看,纳兰淡泊功名,欲效陶渊明等先贤的心情则更为明显。
以问句开篇往往能给人以突兀的感觉,而同时便紧紧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作者为何有此一问呢?怀着疑问,读者便会继续读下去,然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整体感情曲折丰富。这阕词正是如此。“问我何心?”纳兰容若开头便发问,让人忍不住好奇:“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再看下去,“却构此、三楹茅屋。”恍然大悟,原来纳兰容若建造了几间茅屋。然而此时难免又生出与开头同样的疑问:“堂堂的相府贵公子、皇帝御前一品侍卫,偏偏要建茅屋,他究竟有什么想法?”容若很成功的带着读者走进了他的思想,接下来就听他慢慢道来了。
诗人词者都是浪漫的,有心回归自然的。传说宋代有个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以湖山为伴。自己经常乘一叶小舟在西湖游赏,如果有客人来,小童便放飞仙鹤,林逋看见了就驾着小舟回来了。林逋不爱富贵功名,只喜欢游山玩水,植梅养鹤,世人称他“梅妻鹤子”。纳兰容若与林逋倒很相似。“可学得、海鸥无事,闲飞闲宿。”茅屋几间,鹭朋鸥侣,青山绿水,相看不厌,悠然自得,真是人生一大乐事。难怪隐居南山,采菊东篱的陶渊明看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会生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赞叹。这种生活还能如何表述呢?一切尽在不言中。
想想这种生活是多么令人向往,再看看自己,感慨万千,“百感都随流水去,一身还被浮名束。”生生被浮名虚誉束缚着,不能恢复自由之身,白白的浪费了多少大好时光,辜负了许多的良辰美景。若是能够隐逸于此,什么惆怅,什么忧愁,什么功名利禄,全都抛开,定要好好享受这自在人生。纳兰容若又是憧憬又是惋惜,愿望与现实的对比,更能突显出他的知趣所在。
“误东风、迟日杏花天,红牙曲。”这便是让纳兰容若又憧憬又惋惜的的风景吧。“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徐徐穿行在摇曳飘洒的杏花香中,兴起时唱一曲轻快婉柔的小调,多么的自在。不只是容若,我们这些整日为了学业、事业埋头奔波的人,也会禁不住向往这种快乐吧。太多时候我们只顾着低头赶路,行色匆匆,忽略了我们身边变幻多姿的景色,等到我们终于有些觉察的时候,多少的美景都已经错过了。
词的上片侧重叙志,下片点出所以要摆脱“浮名束”的原因,以及如何打发日后的生活。世事反复无常,荣华富贵更是如此。相传唐朝时期,有一名姓卢的书生在旅店巧遇到一位名叫吕翁的道士。卢生渴望得到荣华富贵,吕翁一番劝解不见成效,便让卢生在他的枕头上睡觉,这时店里正在做黄米饭。卢生在梦里历经大起大跌,最后在荣华富贵中度过余年。卢生做完梦后醒来,发现店主人蒸的黄米饭还没有熟。既知荣华富贵如梦一场,短促而虚幻,何必还久久沉迷于其中呢?不如早早醒来吧。
梦醒之后,纳兰容若便开始畅想自己的生活。“且耽闲殢酒,消他薄福。雪后谁遮檐角翠,雨余好种墙阴绿。”闲来无事,纵酒怡情,不求其他,只愿好好享受这份薄薄的福气。住所不大,可处处风情,一场雪过,翻飞的翠色檐角都被遮住了,几次雨后,便可以在墙边种些绿荫荫的树木了。这几句让我想到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理会尘世的纷争,安安静静地过自己平平淡淡的日子,不急不躁,不忙不碌。不知道我是不是有些不求上进,看着那么多人为富贵名利挤破了头,一心一意想做个“强人”,只觉得最幸福的事却是做个“闲人”,不去争,不去抢,闲适地享受自己或许太过平凡的小日子。我们做不来隐士,做个“闲士”还是可以的——当然,不是让你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而是把你心里的空间腾一下,不要满满的挤得都是追名逐利。
此情此景,想必两个志气相投的朋友会有很多话说吧?“有些些、欲说向寒宵,西窗烛。”寒夜中若能与好友秉烛夜谈,这寒夜也都会觉得暖了。史上最温暖的事你能想到几件?我想其中必然有一件事情是与知己好友谈天说地,忘却睡眠吧。高兴的时候,拉着兄弟或者闺蜜,欢天喜地,一起分享你的喜悦;难过的时候,你絮絮叨叨,或是沉默不语,他们都静静地陪在你身边,安抚你的心灵。
这阕词读来颇有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意思。摆脱浮名的束缚,回归自然的怀抱,这应该是纳兰容若一直以来的愿望。容若以词闻名,不过他有一首咏物诗,更直抒了自己对于自由的渴望。
满江红读后感篇3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阅读了宋朝著名爱国将领岳飞填写的《满江红》。这首词激情澎湃,充分展示了岳飞“精忠报国”的美好思想。
宋徽宗崇宁二年,就是公元1103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夜,在相州一家普通岳姓的农户中,岳飞诞生了。后来成为了宋朝著名的爱国将领。少年岳飞体力过人。未成年就拉得开300斤的弓箭,能引发1000斤左右的.腰弩。未满20岁就有了一身高超武艺。20岁加入了北宋军队。32岁升到了节度使,和当时名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齐名。后来因战功卓著,成为了一代名将。但当代皇帝无能,听信秦桧禅言毒死了岳飞,宋朝也因此加速了灭亡。
我最喜欢《满江红》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句话表达了岳飞的雄心壮志。他要收回大宋江山,但皇帝的昏庸,没能让他完成理想。
我很佩服岳飞,他有雄心壮志,他精忠报国。我要学习岳飞,将来我也要成一代名人,为祖国做更大的贡献!
满江红读后感篇4
对于岳飞,我们都不会感到陌生,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在积贫积弱的南宋王朝,像岳飞这样文武全才的确不多,而像他那样精忠报国的将领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岳飞在南宋百姓心中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阕《满江红》让人血脉喷涨,斗志昂扬。“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这首词不论是从词的意境还是从词的语言上都是上品,作为一位武将,能达到这种境界的确不容易。因此,后人就对他的这篇词提出了质疑,认为词的作者不是岳飞本人,而是后人以他的名义作的词。
我认为,不论是不是他本人写的,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词句中的这种感想对当时的岳飞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家国破败,敌寇南侵,奸臣当道,北方民众苦不堪言。另外,以岳飞的《小重山》的艺术性来看,两篇文章极为一致,若说是后人模仿,那么那种韵味因该是很难模仿的,因为,词的韵味就如一个人的气质,这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东西。
有一些评论说岳飞其实是一个阻碍历史发展的'人,认为他的行为有碍当时民族统一大潮。我并不这样认为,看古代的《清明上河图》就知道,当时的宋朝经济相当发达,泉洲等地是当时最大的海上贸易港口,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纸币。因此我认为,岳飞的行为在客观上保护了当时南方发达的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沃土,至于之后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的发展恐怕只能归咎于后来王朝的统治者了。所以,对岳飞我的观点是,他应该一如既往的得到后人的肯定和景仰。
满江红读后感篇5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壮怀激烈,为了国家出生入死,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激励了数代学子。而其中我最崇敬的人就宋朝爱国将领岳飞,尤其是他那首《满江红》,百读不厌。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让人深刻感受到到岳飞当年的深情豪迈和慷慨激昂,他为国杀敌的志向、视死如归的精神震憾我的灵魂。一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充分体现了岳飞乐观主义精神和重整乾坤的雄心壮志。“待从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表现了岳飞急于立功报国的宏愿和收复河山的信心和决心。
岳飞从小勤奋好学,练就一身好武艺,他上战场时,母亲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也是我崇敬他的根本所在。当皇上与大臣们议论投降时,岳飞坚持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联想到现在社会上许多人面对一些不良行为,比如看见小偷偷东西不敢阻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遇上出车祸的不去救人,故意绕道而行,等等。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与古人的舍身为国的豪情壮志相比,我不禁为这些人的冷漠与自私叹息!
最后,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但他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精忠报国”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每次我读这首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满江红》时,都心潮澎湃。现在是和平年代,没有激烈的战争需要我们上前线为国杀敌,我们就更应该珍惜和平幸福的生活,热爱祖国,克服学习上的不足,像岳飞那样坚持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决不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将来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满江红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 死亡的读后感5篇
★ 修身的读后感5篇
★ 哑舍1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