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清晰的作文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困惑和迷失,写作文中我们可以学会用文字传递信息和思想,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满满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写对联作文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写对联作文篇1
过年了!过年了!这是每个小朋友都最喜欢的事,连我也不例外。
三十早上,爸爸一大早带回了一幅春联,大红的纸上写着金色的大字,透出喜庆和吉祥。上联写的是“人旺气旺身体旺”下联是“财旺福旺运气旺”横批是“恭喜发财”。爸爸很忙,春联在桌子上放了一上午还没有贴出去,看到这个情况,我自告奋勇地要求贴到大门上。爸爸这时赶过来,接过春联,对我说:“好!我们一起贴对联。”我去准备好剪刀和粘胶,协助他贴春联。我很快拿来了粘贴的工具,发现爸爸拿着春联,站在门边自言自语:“上联到底是贴在左边还是右边呢?”经过一番思量,位置很快就定好以后了。我拿出粘胶,用剪刀“喀嚓喀嚓”地剪成小段,帮助爸爸顺利地把上联、下联和横批贴了出来。我和爸爸站在大门外,欣赏着我们的杰作,看到红彤彤的对联,我们便有了自豪感。马路上的的鞭炮声响起了洪亮的声音。过春节了!我们全家人的心情多么快乐啊!我祝爸爸妈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我今天真是太开心了!
写对联作文篇2
今年,我们还是和往年一样回爸爸溧阳老家过春节。
年三十,我便嚷嚷着要和爷爷一起贴对联。不过在我们贴对联前,我和爷爷还要做一项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先得把旧对联给清除干净。很快,奶奶就给我们找来了:铲子、胶水等工具。爷爷告诉我,如果不把旧对联清除干净,新对联有些地方就会粘不牢,而且还影响美观。旧对联有些地方特别难清除掉,所以我先用水把旧对联弄湿,然后再用铲子一小点一小点的铲去。当我们做到一半的时候,我感到很累了,就有点不想做下去了。爷爷发现后就说:“力力,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只要不气馁,什么困难都会解决的。”最后,我和爷爷终于把旧对联清除的干干净净了。
贴对联的时候,我和爷爷先把对联翻过来放在桌子上,刷上胶水,然后贴到门框上,贴了上联贴下联,最后贴门心。上联是:“庆富贵合家欢乐”,下联是:“迎新春喜气满堂”,门心是个“福”字。贴完对联后,我立刻感受到了喜气洋洋的过年味道。虽然我的小手弄得又红又脏,但我却很高兴,因为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写对联作文篇3
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自然少不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年俗活动——贴对联。
一大早,我们便赶到奶奶家,帮助奶奶把院子里的门上都贴上对联。由于对联很多,工程量大。所以我们要进行分工:妈妈负责刷浆糊,爸爸负责贴对联,我,则负责拿着一个扫把骨朵儿,负责把贴上的对联刷一刷,使对联粘的更牢固,而爷爷奶奶则负责后勤工作,分工结束后,我们就要开工了!
首先由妈妈在要贴对联的地方涂上一层很均匀的浆糊,然后爸爸把准备好的对联端端正正的贴上去,最后则由我用这个外形奇特的“小扫把”在对联上刷一遍,再刷一遍,直到对联平整又牢固的粘在墙上。有了我们一家熟练的操作,几幅对联和大大的“福”字很快就要贴完了。可是没想到的最难的还是后面——院门口的对联和门神。刚要贴门神,麻烦事就来了,两个门神到底哪个在左哪个在右呢?“该这个在左边吧?”妈妈犹豫的说,“没事,贴吧”爸爸便贴了上去,贴好后。爸爸回屋一看图,才惊叹了一声“哈哈,贴反了!!”哎,刚才算是白忙一场呀!门神贴好了,开始贴对联。门口的大对联2米多长,差不多半米宽,我拿都拿不成,上半截刚糊上,下半截就被风吹的“哗啦”乱响,好象孩子在风中哭闹,爸爸妈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个大家伙”贴好,真是不容易!
用了整整两个小时,我们才将所有对联贴好,真累呀!但是通过这次贴对联活动,不仅使我增长知识,也让我体验到了中国年俗的乐趣!
写对联作文篇4
每年春节,我和爸爸妈妈都要回海南琼海乡下和爷爷奶奶过年。过年期间好玩的事很多,我最喜欢的是贴对联。
我还记得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写的就是过年时人们贴对联的情景。
据历史记载,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就有过年悬挂桃符在左右门、驱鬼避邪的习俗。到了五代,人们开始将对联写在桃木上。宋代以后,过年挂对联的做法相当普遍。到了明代,人们开始用红纸代替桃符。而后,文人学士把题对联当成雅事。清代以后,贴对联的做法十分盛行,也出现了许多名联佳对。
古老的贴对联习俗,在琼海乡下依然盛行。过年时,琼海家家户户都贴对联。今年春节,我自告奋勇,帮爷爷挑选了三副对联。在大门口,我选的对联是:迎新春万事如意 贺佳节百福临门。横批是:春满人间。在爷爷奶奶的屋门口,我选的对联是: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批是:吉星高照。在叔叔门口,我选的对联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茂达三江。横批是:年年有余。
贴对联时,我把对联分出上下联(按照上下联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区分——仄声为上联,平声为下联),涂上浆糊。爷爷搬来一把梯子,我把对联递给他。他爬上梯子,把对联贴到门框上。我站在一边,为爷爷扶梯,还帮他看贴得正不正。等我们把对联全部贴好,已经花了半个多小时了。
但我们的劳动没有白费。贴了对联后,整个院子变得喜气洋洋、春意盎然,洋溢着新年的欢乐气氛。
怪不得春节贴对联的习俗从古代流传到现在呢!
我爱贴对联!我喜欢过春节!
写对联作文篇5
临近中午,我们一行游客走在马六甲河东岸如诗如画的滨江路上。两岸建筑,造型别致、各具特色,古今东西,应有多有。古代荷兰红屋,葡萄牙城墙炮台、哥特式针塔,宏大的天主教堂,近当代中式建筑,若一本历史书。碧蓝清澈的马六甲河不到百米宽,乃人工运河。据说,因为马六甲港没码头,过往大船只能停靠海中,当地货船卸下所需货物,再从运河疏散马来亚内地。
西岸,有几幢年代不久十来层高的中式建筑,坐北朝南,火柴盒般耸立岸边,靠河一侧的白墙上,书写着十余幅华文对联,繁体竖排,楷行兼之。红字白壁,自顶贯脚,隔河相望,非常醒目。在满是英文的马国,见到汉字,分外亲切,我们全神注视着它。同行中我们仨,也许稍有见识,一路走来,天南海北,谈天说地,此刻,竟然同声念着一条对联:“人间富贵花……开露”。“开”字略草,部首“门”很清楚,“门”内是“开”是“日”看不清。我们稍作停顿,干脆念作“花开露”,可又觉不妥:“花开露”是花开后之露?与花开前有何不同?“人间富贵”与“花开露”有何联系?一时没答案。我们暂且再读下联:“纸上功名水上……”尾字也看不清,很像“通”字,于是念成“通”字,又觉不对,写在纸上的功名能在水上通行?既不工整,也不知意。沉思间,我发现下联两次使用“上”字,按照对仗规律,上联亦应两次使用“间”字,而且“上”和“间”都是方位词。对了,上联应读“人间富贵花间露”。我冲口读出,他俩满口赞同。联意再清楚不过了,是说人间的富贵如同花间朝露,虽然晶莹剔透,赏心悦目,可是太阳一出就要消失,时光短暂。我们再念下联,“露”与“通”,一名词一动词,一是自然现象,一是行为动作,怎可对仗?我如此一谈,他俩再点头。可又是什么?三人怏怏不乐朝前走。我全然不顾眼前的异国景观和独特情调,边走边觅思苦想:可以肯定,这个字必须是名词,也是自然现象,且水上自然现象,真实可见,还必须是平声。那么,是“水上船”?纸上功名可以是水上船畅通无阻?是“水上房”“水上家”?也不对,功名本是无形物,与船、房、家实物联系不上,何况,上联是对富贵否定,下联岂能用船、房肯定功名?是“水上风”“水上雨”?虽属自然现象,可风看不见摸不着,而雨遇水则合,增加了水量,仍然存在,朝露却消失矣,上下联意应该统一。
此刻,一快艇急驶而过,“噗噗噗”声中,犁出两条浪花长龙。可没多久,银浪逐渐消失,河面归于平静。我灵光一闪,莫非是“波”?对,“纸上功名水上波”! 自有科举考试,纸上成就大量功名,纸跟功名总是紧连;大自然的水总是跟波紧连,风起则波湧,风停则波息。那么,纸上功名不就似水波如朝露,不牢靠,不实在,很短暂,当不得饭吃。上下联意完全吻合,皆嘲讽斥责追求功名富贵之人,世人不必把功名富贵看得太重太认真,不必为此一生拼搏啊!
一时间,我激动难抑。为着证实,我匆匆赶回原处,两眼睁圆。妈呀,左偏旁“三点水”虽连一起,可哪是“通”字!大概书者把三点连着,以似水流吧。老天爷,不折不扣之“波”也。
他俩一听,满头雾水,眼睁睁看着我。我笑了,重念下联一遍,把平声“波”读的特高,听来声韵有致,流畅悦耳。我再指着水面说:“你们看水面的波浪,一个紧接一个,一个比一个高,好像一个比一个得意,但是,不怕它们如何显耀,要不了多久,风平浪静,统统消失,被世人忘记。纸上功名亦如此。史来,多少文人名士感触颇深,指点迷津,连篇累牍啊!”哦!他俩终于明白,照念一遍。
我说:“这副对联对仗工整,平仄有致,书法也有功底,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一个优秀的中华传统人生哲理,叫你如何走人生之路,切莫为功名富贵枉费心机一生,是副完美的中华文化对联。更可贵的是,海外华侨用心良苦,把如此对联写在游客必经的马六甲河岸,供游人欣尝濡染啊。”
我们不由肃然起敬。
写对联作文篇6
每逢人们提着大包小包上街买东西时,我就知道要过年了。
而往往这个时候,亲戚朋友们就来找爷爷写对联。一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中浮现:人们贴对联时是怎样区分上下联的呢?眼看就要过年了,这个问题令我心神不宁。今天,我趁着爷爷准备笔墨纸砚的时候,将这枚蓄谋已久的“炮弹”发射出来。
爷爷听了,边捋胡子边对我说:“这个问题问得好,今天就给你涨涨知识吧。”爷爷顿了顿,接着说道:“区分上下联最靠谱的方法就是看每联末尾字的声调。古人一般把一、二、三、四个声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二声叫平声,第二部分是三四声叫仄声。每副对联的上联必定是仄声,下联则是平声。你只要把这个规律记住,一般贴对联就难不倒你啦!”
我一听两眼放光,又在网上查找了许多类型的对联。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我仔细去观察,发现真像爷爷说的一样,上联末尾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末尾一个字是平声。太神奇了,小小的对联既展现了不同人家、不同行业对未来美好的祈望与追求,也承载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小小的对联真令我大开眼界。
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趣的瑰宝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继承和发扬!
写对联作文通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