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后感,我能够更加细致地品味书中的文化和历史背景,通过写好读后感,我们可以传递书籍的魅力和价值,吸引更多人去阅读,满满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月亮圆了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月亮圆了读后感篇1
近日,经常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句话:“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对于这句话很是疑惑,但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外加朋友的推荐,她说看完之后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这更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于是便在微信读书上打开了这本书——《月亮与六便士》。
因确实想了解一下这本书具体写的是什么,便先打破了看书之前的神秘感,去网上搜索了一下此书的主要内容。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因此前看书不多,并未看过此作者其他的书籍。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看完简介,还特地去网上搜了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画作,我本不是一个有艺术细胞的人,自然是看不懂的。但没关系,至少让我觉得打开此书时有那么一点儿感觉,这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于是,每天上下班路上,中午休息前都徜徉在这本充满艺术气息的书里。历时几周,终于在20xx年6月9日完成了此书的阅读。其实在阅读到一半的时候,和推荐我看的朋友讨论了一下,那时的自己真是非常不喜欢男主人翁的“人设”,太绝情,太没有人情味儿,为了自己所谓的画画理想抛弃妻子,背信弃义,背叛朋友,甚至还把自己善良对待自己的,在当时唯一赏识他艺术能力的荷兰朋友搞得家破人亡,让人恨得咬牙切齿,无法想象这是一个人做出来的事情。几次都觉得自己看不下去了,朋友告诉我,后面才是本书升华的地方,我这才又继续看了下去。
直至本书看完,突然对男主人翁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我想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他成功了,被人们所记住,所传颂,成了一名有名的画家,如果他没有成功,或是会是另外一种感受。但这并不是最大的触动,不论他成功与否,都是值得敬佩的,他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向往的生活,不惜牺牲一切,只是为了自己而活。在现实生活中,我想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吧,这样的人只能是存在于小说故事当中。不过仔细想想,在现实生活中也还是有这样一部分人追寻着自己的月亮,只是这个月亮不会像男主人翁的月亮伟大,相对来说这样的月亮太渺小,更多的是为六便士而活着,但这没有什么,十分正常的一件事。这就像是一个月亮与六便士的天平,男主人翁完全倒向的是月亮,而我们更多的倒向的是六便士。
我觉得男主人翁最值得敬畏伟大的地方在于,他在那个小岛家里的墙壁上完成的最后一幅作品在他离世之后直接被烧毁,灰烬飘向远方随他而去,他就这样带着自己所追求的伊甸园离开了人世,没有给后世人留下什么。看到书中对壁画的描述,真的十分想一睹其“芳容”,这会是一个遗憾。
读完此书,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其中一句经典的句子“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是他们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男主人翁只是因为喜欢画画,但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他甚至认为自己画画能力很差,完全不会画画,但是他坚持了,且成功了。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事其实我们应该尝试去做,不做就一定不会成功,但去做不一定会失败。大胆去尝试,或许我们会成为自己意想不到的人。
月亮圆了读后感篇2
?月亮与六便士》声名在外,好像成了不得不读的一本书,但是我不喜欢。毛姆用词很准确,句子也很优美,但是他像任何一个西方作家一样,讲故事啰里啰嗦,每个不相干的甲乙丙丁胖瘦美丑也要用心描述,让人看着厌烦。主人公也不讨喜,甚至真实的有点讨厌,这大概是毛姆最想表达的东西吧,那就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没有一丝一毫的修饰。
“孤独的灵魂怀着不为人知的幻想,终于向他梦寐中的岛屿进发。”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在四十多岁放弃稳定的工作和和谐的家庭一心投入到自己的梦想里去。
斯朱兰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从英国走向巴黎。在巴黎他拆散了朋友婚姻,带着德克的妻子住在德克的房子里。逼死德克妻子之后去大溪地,和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举行了婚礼,生了孩子。他对女人的要求就是,不要烦他,为他做家务,挣钱养他。道德在他身上完全起不到作用,除了他自己的绘画,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不能对他产生一丝一毫影响。
斯朱兰是幸福的,固执而专注的人都很幸福。他能完全放下前半生经营的大多数人都会过着的平淡生活去实现自己的画家梦,这种魄力和固执,没几个人能做到。他不在乎穷困潦倒,不在乎别人的评价,甚至不在乎这个世界的道德观,除了画,他对什么都不关心。这种超然境界,恐怕一天工作24小时的最工作狂人也比不上。
也正因为他的固执和专注,使得他的画无与伦比。
一个固执的人想走到终点,全世界都会为他让路的。
月亮圆了读后感篇3
天才总有让人无法理解且偏执的内心,可以强悍,可以柔软,他们不为任何人而存在,只为追求自我。从一个平凡忙碌、拥有幸福家庭的普通男人,到流浪巴黎追求梦想的艺术家,查理斯才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据毛姆说他是以高更的生平为原型而创作的,但是两者之间又不是共通的,所以查理斯有自己的灵魂而不是高更的仿造。
当他一无所有、生活困顿的时候,一个画家欣赏他、赞美他,给他提供食物和住处,好生款待。可是他却勾引画家的妻子又抛弃了她,他就是这样一个“怪咖”,无法被常人所理解。就像后来画家所说的那一段话“天才总是让人无法理解,人们通常要对他有超乎寻常的包容”。我想,画家应是懂得他的,懂得那样一个偏执狂的内心。
再看书中那两个深爱过查理斯的女人,总让我想到罗丹的情人——卡米尔。卡米尔身世坎坷,却有着对艺术敏感而火热的内心,如果不是罗丹,想必她的光芒会更加灿烂夺目,只可惜她爱的是那样一个男人,他的世界永远只有自己,即使有星光,也只是陪衬。卡米尔将她最美的年华献给了他,她对罗丹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我们可以透过罗丹的作品看到卡米尔的血肉甚至灵魂。但当我看见不随流俗于世的少女变成一位痴坐于疯人院的疯妇时,终于恍然大悟,有时候,爱也是一种残酷。查理斯就如罗丹一样——不爱她们,女人只是他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从前读这本书,厌恶极了这个自以为是、傲视一切的男人,如今回首,发觉这无关专情和滥情,只是价值观、人生观不同,而正是因为不同,才有他不平凡而超脱的生活。
此时此刻,心中唯有平静,有无上的敬畏与骇然,那是对艺术和追求艺术者的尊崇。记得和我的绘画老师闲聊时,他曾说过,“艺术是一个很小众的东西,大众的东西往往不能被称为艺术,而人们大多不懂真正的艺术,盲目地追捧和艺术品的利益最大化,也使其渐渐失去了本真。”真正艺术的美,从未被世人所见——正如查理斯最后将画作付之一炬。
有多少人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即使虚无缥缈也义无反顾,有多少人能不被繁华尘世牵绊,不顾一切?
写到这里时,耳机里放着《浮夸》的最后一声,那么悲哀无奈,声泪俱下,仿佛是在现实中受到的所有委屈,也仿佛是内心纠缠如困兽般的彷徨挣扎,就像现实与梦想的游离。
是执着于现实中卑微的六便士,还是尝试触摸皎洁高贵的月亮?
跟随《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查理斯,净化尘封许久的心灵,追逐最纯净的梦想。沉醉其中,于海风轻拂时,回归本真!
评点:郑文龙
文题“又读寂寞”可视为作者对《月亮与六便士》一书中主人公查理斯所代表的艺术家的生命剖析与哲理解读。文章的前半部分即以“天才”的偏执越俗及其与世俗大众的对立为立论点对《月亮与六便士》一书叙事进行了主题建构。可见此读书有感并非仅是故事层面的杂感,而是涉及到精英意识与大众流俗、艺术天性与公共道德等诸多方面的深入思考。文章的后半部分更将话题拓及艺术的非功利属性与艺术家的生命形态,以此表征着梦想与现实的巨大鸿沟以及怀揣梦想者的内心纠结与心灵困境。终以对梦想的追求、回归本真为收束,体现了作者文本理解与感悟的深度。此文的一大特色是文思的迁移能力与感悟力,如由查理斯迁移于罗丹的情事,由绘画老师的论断迁移于画家赵无极的鲜为人知,由艺术家的窘迫处境迁移于回归本真的心灵诉求,凡此论域的层层拓展将主题不断升华,触及到了最具共性与人性深处的心灵处境。然而,作者就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关联上读出了艺术家这一群体及更广泛意义上的寂寞处境,却未曾在艺术家及奋斗者的内心丰盈与生命外化上悉心留意,亦是稍有遗憾之处。
月亮圆了读后感篇4
在我的书架上,放着一套《鼹鼠的河》,这本书的封面很漂亮,黄绿色的背景下,画着两只鼹鼠和一只刺猬,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尼里”、“米加”和“刺猬先生”,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打开书本,跟着主人公米加赶紧去看看吧!
小鼹鼠米加的和们都喜欢挖掘,希望孩子们都能成为挖掘工程师。而米加却和大家不一样,他爱幻想,喜欢发明,他帮刺猬先生发明了滑轮,只要轻轻一拉,货物就轻松地从船上运下来了;他想帮好尼里发明“对付咬人螃蟹机”,大螃蟹再也不敢欺负尼里了;他还发明了洗衣机,尼里每天洗衣服就不费力了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太有趣了。
我挺喜欢小鼹鼠米加的,他有一个聪明的小脑袋,不仅愿意帮助人家解除困难,而且他还会很努力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了发明洗衣机,没日没夜地画设计图,还揣着尼里送给他的月亮石离开了,走进了陌生的城市,最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功了。
看到这里,让我想到了我们的爸爸,可怜天下父母心,里给我们报很多很多的培训班,弹钢琴啊,学跳舞啊,练写作啊好多好多,忙得我们焦头烂额,他们也累得精疲力竭。其实,我们孩子也有自己的梦想!就像我,我也喜欢幻想,喜欢琢磨一些大人们觉得不现实的事情。我想发明一种既能让人吃饱,又可以减肥的食物,那样就不用辛苦地减肥了;我想发明一个机器人,在他的大脑里植入芯片,他就会帮你处理各种工作,这样,老爸就不用每天加班到深夜了;我还想发明一架既能在空中飞,还能在公路上开的飞机,这样,就可以减少空中发生的危险了梦想就是动力,让我们好好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吧,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像小鼹鼠米加一样,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呢!
月亮圆了读后感篇5
之前看奇葩说有位辩手提到一句话——我们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由于误导一直以为出自《月亮与六便士》,直到今天看完全文,发现并没有这句话。我想这可能是辩手对于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与总结。
那期的辩题是——没有上进心我错了吗。我想联系到我们这些平凡人身上,这样总结再合适不过了。——我们用尽了全力,哪怕 最后过着平凡的一生。
艺术家的诞生固然要经历苦寒来,周遭充斥着所有人的不理解;那么艺术家的朋友与身边的人呢,他们同样又何其无辜与不易,这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呢。纵然他们的所为都有不为大众所知的不纯粹。
当然,文中一再提到“艺术理想”与“世俗价值观”,我想,我也不过是深受这种价值观浸染并构成这世俗价值观的寥寥一员。
天才的诞生不可否认会为某一领域增光添彩,甚至推动人类的进步,天才的一生也会被世人无限渲染。但是,我却无法以此来和一个被世俗认为的平凡一生来做比较,哪种人生更有意义。
前者的人生,我很尊重,但不推崇。
好像是有点扯远了。
因为我在重新回顾时,又看到这样一些话,——“月亮重要,六便士也重要,性格即命运,命中注定哪样就是哪样。”
“我看这取决于你对生活赋予什么意义,取决于你对社会承担什么责任、对个人有什么要求。”
可能,有些书就是得我们经过时光所赋予的经历后,才能幡然悟到。
月亮圆了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