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的观后感7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观后感的表达能够帮助观众更清楚地认识到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优秀的观后感能够帮助观众在作品中找到自我,促进对生活的理解与共鸣,满满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勇气的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勇气的观后感7篇

勇气的观后感篇1

很多人说江一燕不太像明星,一点也不高调,很多时候都在做和演艺无关的事,安静得仿佛圈外人。她玩摄影,拿过《国家地理》的摄影奖。她做公益支教,入选过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而这些,都是在得到一定成就后大家才恍然察觉,原来她还在做这个!近日,江一燕加盟《朗读者》,在节目中坦言自己小时侯很孤独,一位舞蹈老师对她的个性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在接受采访时,江一燕表示这位老师就是那种沉默却充满力量的人,自己无论是低调做事的风格还是践行公益,都与那位老师的影响分不开。

影响一生的老师:想把她的故事拍成电影

如果不是《朗读者》,很少人会知道对江一燕影响最深的人会是一位默默无名的舞蹈老师。节目中,江一燕坦言这位名叫章燕的老师将小时候的她从孤独中拯救出来,给了她面对生活的勇气。至今她都记得老师骑着自行车载她回家时的场景,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非常幸福。

如今,江一燕自己也成为了一名老师。在她每年都去支教的山村里,小江老师的每次到来,对孩子们来说都像过节一样。在那里,江一燕会暂时放下自己的明星身份,蓬头垢面地和孩子待在一起。而这份坚持了十年的事业,也离不开章燕老师的影响。江一燕表示,在因病去世前,章燕还一直在结对帮扶山区的孩子,当地希望工程寄给章老师的信也被她一直保存至今,我觉得她是特别平凡的老师,有些柔弱但力量非常强大。她也是那种沉默寡言的老师,她不会说很多。但是我觉得她的做的这些事情学生都会看在眼里。所以我相信我自己做的很多事情是跟老师给我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这些充满正能量的影响,江一燕也希望能传递给更多的人,在采访中,她表示:其实我老师的故事很长,真的希望有机会把它拍成电影。

江一燕为章老师以及她的学生们朗读

低调公益的理由:公益不能盲目去做

与许多明星的高调慈善不同,江一燕做公益支教一直安静而低调。她甚至不希望媒体去采访报道这件事,因为她觉得这会打扰到学生们的生活。尽管她也知道很多热心人真心想要帮助孩子们,但却并不赞成大家随意奉献爱心。采访中,江一燕表示:我认为很多东西包括支教,真的不是盲目的,因为一味的盲目地给与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他们心里有一个接受度,就是他会怎么看待捐助。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无论如何,首先我的原则是让孩子们依然在一个单纯的环境里面去学习,去正常的生活。

而对于有需要的地方,江一燕往往会在实地考察后再做出帮助计划。去年,江一燕发现山区孩子因为缺乏学前教育,以至于在入学时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导致很严重的自卑,从而厌学甚至放弃义务教育的权利。因此,江一燕决定捐助一所爬行者幼儿园,让孩子能在集体生活中多讲话,活跃思维,目前效果也不错。这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也是需要时间观察,在真正了解之后才去付出行动,才更有意义。

汇聚更多的力量:邀冯小刚、刘涛一起建幼儿园

不过低调并不代表不愿接受帮助,江一燕清楚地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为此她创建自己的爬行者公益团:团员们在各地建立分支,了解当地需要怎样的帮助,然后彼此帮忙。之前,有一个幼儿园的老师写了一个物资清单,江一燕还发动了自己明星群里的朋友,让冯小刚、刘涛、赵薇等人帮着一起出力,大家也都积极参与,令她感觉特别温暖。

江一燕会让明星朋友们出物资,但绝不会要求他们像自己一样做支教老师,

她说:我认为爬行者公益团是希望给予更多人帮助的平台,但帮助也需要技巧,有的人可能真的不适合做支教老师,可能他们可以做像服务老人或是自闭症儿童的任务。通过给具有爱心的人安排合适的任务,让每个人都能量力而行地投身公益,这对于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也是十分恰当的安排。身为影视明星,江一燕自然也不会浪费自己的优势,她说:我希望我未来的创作方向是一些关于支教题材的电影,让大家了解支教,可以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好的价值观。

勇气的观后感篇2

?朗读者》总导演之一刘欣曾说,这不是一档读书节目,强调的是情感,不是孤立地读一篇文章,而是挖掘文章背后的人和事。

录制《朗读者》录制《朗读者》

如果说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那朗读,大概是门槛最低的艺术形式。这项人类几乎天然习得的技能,因为电视节目《朗读者》的热播,被带到我们的面前。当我们在谈论朗读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王明军,近日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

?朗读者》总导演之一刘欣曾说,这不是一档读书节目,强调的是情感,不是孤立地读一篇文章,而是挖掘文章背后的人和事。看了节目,最打动王明军的不是濮存昕[微博]这些名人,而是那几个无国界医生的从容淡定,那对来自成都的普通夫妻的文艺生活,还有老翻译家的率真与深情——那些普通人。

王明军笑言,最初很担心节目会找一堆明星,变成明星朗诵会,现在看来多虑了。不过,他还是有些担心:节目不能用力过猛,不要变成朗读版的squo;艺术人生+感动中国squo;。朗诵是一个往里走、走向内心的过程,是个让人安静而自得的过程,而电视手段又不得不往外走,让更多人共鸣就不容易安静。当然,这样的节目,有总比没有好。

节目组还在杭州设置了移动朗读亭。一天,一名75岁的老奶奶在亭子里读了老伴给她写的情书。那天是他们结婚50周年的纪念日,病床上的老伴用唯一能动的手,把圆珠笔绑在手臂上,用了两个小时,给妻子写了一封歪歪扭扭的情书。这份别人难以辨认的书信,老奶奶每一个字都背得出。走出朗读亭,她泪如雨下。

王明军说:声音有色彩、有温度、有个性,能直扑人的心灵。声音的意义在于人类情感的唤起,营造一个更加鲜明的意象。朗读一定要回到具体的人、具体的故事。哪怕你不专业,读得不顺、有口音,但那是从你心里发出来的声音,与你的身体、生活结合在一起,与我们共处的语境产生共鸣。

有一首歌这样唱: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心里记着我,就算日子匆匆过去我们曾走过。歌声总有跨越时空的力量,唤起当年的情感。而在《朗读者》中,96岁的大翻译家许渊冲,讲到自己翻译的第一首诗是因为喜欢一个女同学时,依然露出少年般的笑容。

王明军说,听到一首歌,也许你会想起某个时代,但如果这首歌是某个人当年给你唱的,那就是你的私家记忆与时代记忆的交融。所以,同样的,我们读一篇文章,也能回忆想起当年读的时候,在你身边的那个人、那些事。

王明军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中国古代,文章一定是要读的,甚至词这种文学形式,本身就是为了唱;而像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也说明了朗读的必然。而且,很多文章形式在诞生之初就是为了朗读,比如宣言、公告、诏书,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古代,无论是关于祭祀还是战争的文章,都是要读出来的。

现在,我们从小学语文,顾名思义,语和文是连在一起的,而且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先语后文——先说话,再写字。只是到了更高年级,除了专业学生,考试只考写文章,朗读就被慢慢弱化,脱离了教育范畴。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中,朗读变成了纯艺术活动,更多与艺术演出画上等号,不再是口说我心,而是变成了表演。以至于很多年轻人一听朗读,脑海中会浮现出那些夸张的表演,啊!母亲!啊!祖国!

王明军说:这用行里的话说,就是拿腔拿调。自诩专业的人,一上台,就自然地做出了抒情状、叙事状、激动状。当然,也许他是真激动,但因为有了squo;腔调squo;,就削弱了个性。其实朗读离普通人不远,只是它展现出来的样子离我们远,形式主义带来疏离感。

?见字如面》《朗读者》等节目的出现,重新定义了朗读。

王明军说:让朗读重回我们的情感和生活,这是《朗读者》正在寻找和回归的方向,也是这类节目带来的意义,优秀节目的意义也在于引领和示范。对普通人来说,朗读可以随时发生,但在读的同时还要去听,多听一些好的作品,多看一些好的节目。

至于什么是适合朗读的文章?王明军认为,这与每一个朗读者的认知阶段相关。同样一句白日依山尽,小学生和大学生都能读,只是大学生会有更广阔的意境和更深远的想象。王明军不认可壁垒鲜明地把各个年龄段分隔开来,你怎么知道孩子不能听大人读的东西呢?

欧阳夏丹读过一套家庭背景声,里面收录了罗素等多位名家的文章,关于哲学、艺术、科学、人类社会等。声音是一种特别好的伴随状态。把这样的朗读作为背景声在家里放,给孩子听,孩子不一定能跟着读,也不一定能听懂,但听着听着,就会进入到他的脑海中,孩子也许会受到影响。

现在,线上有《朗读者》等朗读节目的热播;线下,也有不少年轻人热衷参与各类独立书店、出版文化机构组织的朗读活动。

在王明军看来,这些活动并非只是大城市文艺青年的专属:朗读是表达情感的方式,而情感不分年龄与身份。设想,一个打工者,辛苦了一天,突然收到从老家寄来的一封孩子的信,他轻轻读出来,一定会心潮起伏——这是我们人类所共有的感情。不同艺术形式的流行程度不能一概而论,朗读可能无法超越ktv,但随着我们阅读习惯、思维习惯、心理安静程度的增加,朗读会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并喜爱。

勇气的观后感篇3

“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朗读是学生时代的事情。”这段话,是董卿在央视将于2月18日晚开播的新节目《朗读者》里的一段自问自答。的确,现在有许多事情都已经是我们淡忘的了,比如写信,比如读诗,但是如今随着《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推出,让大家不禁有一种恍如隔世的久违之感,也产生了发自肺腑的共鸣。

看过《中国诗词大会》的人,肯定已经被董卿的诗词功底所折服,她不仅反应快,而且对于嘉宾的点评也能随口拈来诗词应答。“腹有诗书气自华”,董卿得到了网友们如此点赞。董卿的父亲曾经在报社工作,受父亲影响,她从小沉浸在诗词的海洋。记者昨日从节目宣传方了解到,从去年3月开始,董卿就开始酝酿一档文化情感类的节目,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策划和团队构建后,终于推出了《朗读者》,董卿担任制作人。

董卿表示:“《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一个节目形态,她则表示在文艺综艺领域里所有的节目形态都已经做过了,她需要做一些改变。但是为了这档节目,她也付出很多,她介绍为了剪片经常熬到凌晨四点才离开机房。

说起“朗读”,似乎更像在讲故事,因为节目中会针对不同的主题,嘉宾都带着自己的故事来讲述,节目希望呈现的是文字和个人情感的紧密结合。记者了解到,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在《朗读者》中的身份却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他要朗读在儿子婚礼上的讲话,那种紧张、兴奋和幸福结合的复杂情感是他最真实的内心。世界环球小姐张梓琳要给女儿读的作品是刘瑜写给孩子的《愿你慢慢长大》,通过文字的朗读,观众也能感受到文字背后那颗跳动的心脏。

据了解,《朗读者》的朗读内容包罗万象,有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弟子们用中英法文为他朗读的文学经典,也有来自成都“鲜花山谷”的丈夫为妻子献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书》诗词,还有贾平凹《写给母亲》这类表达集体记忆和大众情感的作品。饱含情感的朗读形成情绪的磁场,能够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

除了节目的内容注重人和情感之外,节目在包装上也用了许多心思。记者了解到,节目设置的主题形式很丰富,每期根据主题,回顾古今诗词、文学经典、电影桥段。节目邀请到李云迪、胡德夫等为朗读者伴奏,除了邀请柳传志、郑渊洁、蒋雯丽、徐静蕾、刘震云等诸多大家熟悉的各行各业名人外,有故事的普通人也可能参与朗读,节目组希望能“高而不冷”。

勇气的观后感篇4

鲁迅曾说:“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我们需要九天揽月的勇气,五洋捉鳖的勇气。临危不惧是一种勇气,视死如归更是一种勇气,历史如果没有勇气,就会失去了改写的英雄。勇气是能够改变世界的力量。

如果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可能也不会得到幸福。没有勇气的人生是苍白无力的孤行,没有勇气的生活是暗淡无光的虚度。反抗你的敌人需要过人的勇气,而在朋友面前坚持自己的立场需要更大的勇气。征服自己需要最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

央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4月8日(周六)晚播出了第八期节目。节目中,主持人董卿以“勇气”为主题,集合了李宁、汪明荃、罗家英、江一燕、秋爸秋妈、樊锦诗、翟墨等各领域的嘉宾一同分享各自的经历和故事。现场,汇聚了各种成长、亲情、爱情等元素的勇气故事,令不少网友直呼收获了勇气和力量,更将《朗读者》誉为每周必吃的“精神食粮”。

汪明荃、罗家英现场“斗嘴”网友大赞“又暖又甜”

勇气有很多种,但最常见的无疑是由爱而生的勇气。节目中,汪明荃、罗家英夫妇虽然整期节目都没有说过一个“爱”字,但无意中流露出的一些细节却让观众看到了满满的爱意。

访问开始前,主持人董卿爆料了一个小插曲:罗家英曾拿汪明荃的围巾擦过眼镜,于是阿姐立刻略带埋怨地表示“这是名牌啊”,而罗家英则很快连连道歉说“对不起对不起”,这种下意识的生活细节似乎昭示这两人明显不同的个性。果不其然,在之后的访谈中,两人还是“斗嘴”不断,汪明荃刚抱怨“我喜欢整洁,他东西就到处扔”,罗家英就直言“她是个‘大女人’,每件事都喜欢安排别人怎么做”。这种充满反差萌的`细节令观众们忍不住大呼,“有趣的一对好夫老妻”“有爱”“又暖又甜”。还有网友表示,“吵着架,心里为她打着伞。爱情,最好的模样。”

现场,两人朗读了一篇冯骥才的散文《老夫老妻》,内容讲的就是两个爱吵架拌嘴的的老夫妻吵架又和好的故事。面对这有趣的安排,观众们纷纷表示:“文章挑得好,朗读吵架部分的时候罗家英真的一脸怒气,后面又特别柔和。我看得笑了出来,是真心的笑容,因为这就是幸福的样子。”

自闭症儿童家长分享感人育儿经历感动网友

爱,能让两个独自生活了几十年、个性还十分不同的人生出结婚一起生活的勇气,也能让父母拥有照顾自闭症孩子一辈子的勇气。现场,自闭症孩子秋歌、秋语的父母秋爸秋妈向大家分享了十几年来照顾孩子的感人经历,令无数网友大呼感动。

正如董卿在节目中所说,任何父母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是自闭症患者的时候,他们今后的每一天都需要鼓足勇气去面对。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往往具有言语发育和人际交往障碍,大部分还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无论沟通交流还是生活学习都困难重重。由于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自闭症患者有时还会显现出对自身和旁人的攻击性,秋妈在现场直言:“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孩子有时候会撞自己的头,有时候会抓着我的头发,也不管我特别的痛。”更让人心酸的是,哪怕家长付出了这么多,孩子可能都一无所知,“怕他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我们爱他。”有网友感叹,在看到句话时,感受到了“戳心的痛”。

现场,秋爸秋妈朗读了一首海桑的诗《给我的孩子》献给秋歌、秋语,也希望全中国一千多万自闭症家庭能够从这首诗中看到勇气和力量。网友们在看过节目后纷纷表示:“替不会表达的孩子,谢谢你们。”还有不少网友在秋爸的个人微博下留言,直言:“全程哭着看完,我们都要为孩子好好活,感谢为自闭症群体所做的一切,永远支持你们,谢谢你们的勇气。”

勇气,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心理状态,节目播出后,不少观众纷纷表示在朗读者身上收获了直面艰难生活的力量。在《朗读者》中,每一次朗读背后的故事都能令人感受到类似的积极心态,因此也有观众把《朗读者》当做了每周必吃的“精神食粮”,而这或许也是《朗读者》在浮躁的综艺大环境中能独树一帜备受肯定的原因之一。

勇气的观后感篇5

上周末,世界小姐张梓琳在央视《朗读者》中,为女儿深情朗读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温暖的文字再加上张梓琳温柔的嗓音,道出了无数女生初为人母时的心声。昨日,张梓琳在接受微信群访的时候分享了很多读书心得、育儿体会。同时,她表示不少粉丝留言称受到节目影响开始买书。

张梓琳:朗读对于婴儿来说是重要的交流方式

在《朗读者》第一期节目播出时,张梓琳和全家人包括10个月大的女儿,坐在电视机前静静聆听她的朗读表演,女儿一会儿看一下电视,一会儿看一下坐在旁边的妈妈,好像听懂了妈妈为她朗读,为她倾注了所有的爱。采访中,张梓琳坦言道,“在经历了那次朗读之后,更加意识到了朗读行为背后的意义,之前对女儿更多的关注,是生活方面的细节,而这次朗读之后,女儿听得很认真,婴儿也可以听懂妈妈的朗读,对于婴儿来说,朗读是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朗读者》掀起全民朗读热潮

张梓琳透露在自己的微博里面有不少粉丝留言称,“看了《朗读者》后,有很大的读书的冲动”、“其实已经很久没有真正的静下心来读书,但是看了这个节目之后,仿佛又有了学生时代对于读书的那种冲动”,甚至还有网友留言已经在去买书的路上。对于《朗读者》的开播掀起全民朗读热潮,张梓琳坦言,“这个对于栏目组,还包括董卿姐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鼓舞。因为他们如此费心,尽心尽力地去做好这档节目,我也相信他们也是为了让大家重拾这个朗读的习惯,在现在这样一个多媒体时代,让大家重新的回到这种纸质书籍的喜爱,我觉得这事特别棒的一件事情。”

勇气的观后感篇6

?朗读者》带给观众的感受,无论是企业家、世界小姐、大明星、大学者、医生和普通人,他们虽各有身份之别、建树之差,但都有着同样浓度的性情之真。一对平凡的夫妇上台念情诗,丈夫为妻子的愿望种下满谷鲜花,更让人击节赞叹的是丈夫遇到妻子后的所有荒.唐举动。妻子说,如果当年我有一万个结婚对象可以选择,他也只排在一万名之外,却被丈夫先通知了所有亲朋好友结婚的消息,收了礼金后再求婚的破釜沉舟之势反攻,妻子说更打动人的是那一往无前的勇气。从此一生,丈夫偕着妻子,以开阔的胸襟践行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古谚。

濮存昕带来的散文与故事,属于半个多世纪前那个弱小的、不名一文的孩子。“我小时候有绰号濮瘸子,直到小学三年级还踮着脚走路。”鲜为人知的往事里,是一位名叫“荣国威”的大夫,医好了孩子的腿,也救赎了一颗幼小的、自卑的心。所以,当濮存昕从老舍散文里遇见那个改变作家的宗月大师,“便如同看见了改变我生命轨迹的荣医生,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濮存昕”。墙外是炮火隆隆,围墙内有人生的初啼,这是无国界医生蒋励的真实经历。太多战争中降临的“生”给“死”带去希望,她朗读鲍勃·迪伦《答案在风中飘扬》,“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丘安眠。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永远被禁止……”

96岁高龄的翻译大家许渊冲译作等身,《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牡丹亭》……他荣获过国际翻译界的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然而舞台上直指人心的是当念及生平翻译的第一首诗,林徽因怀念徐志摩的一抔深情,瞬间令这位老人泪盈而泣,在舞台上抽噎。由此可知,许渊冲先生能够在翻译上不止步于“美”,更追求“真”的心性源头。

勇气的观后感篇7

2月18日晚,央视综合频道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首播,首次担任制片人的董卿和她的团队在电视机前一起观看节目,看到节目受到广泛好评,她与团队高兴地欢呼起来,并将欢呼声通过总导演田梅的微信发到了媒体群里。之后,董卿在微信群里接受了来自全国数十家媒体记者的群访,回答大家关注的话题。

是什么契机,想到要制作这样一档文化节目?对于这个问题,董卿回答说:“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应该扛起文化大旗,承担文化传播的职责和使命,再加上我自己对文学很感兴趣,而且对人也感兴趣,《朗读者》其实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结合在一起。”

?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受到好评如潮,是否意味着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春天来了?董卿认为,这是风向标,让大家看到在真人秀或纯综艺节目霸屏的今天,还可以有更高的要求。

至于娱乐化氛围很重的当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应该怎么突围?董卿回答说:“我们期待着整个社会大的环境有所改善。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是尽我们所能去做情感的共鸣,唤起大家对文学的认知和最温柔的一种记忆。”

?朗读者》第一期节目播出后,节目组收到了很多反馈,一些观众关注到片尾曲是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的演唱,感觉这是意外之喜。另外还有观众发现了有趣的细节,通过濮存昕的朗读才知道,原来老舍不念老舍(shě)而是念老舍(shè)。导演娄乃鸣评价说:“用两个字儿来形容第一观感‘惊了’。完全没有套路的一个节目,在不经意间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

勇气的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谈勇气作文推荐8篇

勇气类作文优质8篇

勇气优秀作文5篇

勇气优秀作文推荐8篇

我需要勇气作文500字作文6篇

勇气作文满分作文5篇

勇气类作文精选8篇

谈勇气作文最新6篇

勇气类作文优秀8篇

谈勇气作文精选8篇

勇气的观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