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泥巴教案7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撰写教案是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与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教案的设计过程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下是满满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活泥巴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活泥巴教案7篇

活泥巴教案篇1

泥巴是孩子喜欢用来玩耍的自然材料,可塑性强,并且充满着大自然的气息。因此,以它作为学习的内容,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孩子天生好动好玩的需要,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愿望,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并藉游戏活动认识大自然中的资源及用途。

本课教材通过展示学生进行玩泥巴游戏时的欢快场面和玩法、探究的问题、卫生习惯的要求等图文资料,向师生呈现出一种以趣味性、探究性、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为考虑的教学思路。

课题玩泥巴

教学目标1、学着用泥巴(彩泥)创造形象

2、让学生有立体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感知泥性,归纳几种基本的玩泥方法,口头发表体验感受。

难点:感受、探索泥性及口头发表。

课前准备1、让学生准备好彩泥

2、老师准备好各种玩具(如:小屋、水果、动物)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了解泥巴的可塑性。

2、让学生初步了解雕塑,就是立体的',多个方位都可以感觉到漂亮。

3、给学生欣赏学校的雕塑,让学生说说还看见过什么雕塑。

二、要求学生随便玩泥巴。

第二课时:

一、开始让学生做点正方形、三角形、园形~~~

二、让学生组合这些形状

1、要有自己的想法

2、要有大小变化

三、让学生开始自己想象

1、做一些小屋、水果之类的东西

2、启发学生做一些难一点的东西

四、和一些不会做的学生一同做。

五、让一些做好的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办法。

课后记*

通过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雕塑。让学生理解了这也是艺术。

活泥巴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运用已有的泥塑技能,进行大胆创作,解决创作中的问题。

2、发展观察想象能力,体验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泥巴、刻刀、 录音机、磁带、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泥巴,我们一起来玩堆泥巴,可以往上堆、也可以往旁边堆,请你一边堆一边仔细看看像什么?

二、幼儿玩泥巴:

(一)幼儿堆泥:鼓励幼儿大胆堆泥。

(二)集中讨论,解决重点、难点。

1、教师取一份作品:大家快来看看,××小朋友堆得像什么?

2、小结:小朋友有这么多的发现,就是因为你们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同,所以能够看出不同的东西来。

3、怎么使你堆的泥更像?看看还缺了什么?可以怎么做?

4、除了用这个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出工具)

(三)幼儿根据所堆的泥的.造型做进一步的修改。

等一下请你仔细观察自己堆的泥巴,你可以从上面看看、左面看看、右面看看,用团一团、搓一搓、捏一捏的方法,或者用这些工具挖挖、刻刻、画画,把你的泥变成一件艺术品,然后把我们的作品展台上展示,好不好?好,你在做的时候还有没有困难?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作。

三:讲评:

这件作品是谁做的?你们看看他做的是什么呀?(幼儿介绍)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今天我们都是一位艺术家,现在我们的作品就留在这里给客人老师欣赏,我们去把小手洗干净。

活泥巴教案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1导入。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习。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活()活()开()破()狼()虎()

爽()舒)()无()无()。

(3)根据课文填空:

()的大肥猪()的长耳兔()的小绵羊()的老爷爷()的老奶奶()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10板书:

童年的泥巴

一(1、2)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二(3、4、5)分写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巴5吃泥烘烤

三(6)总写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掌握5个生字的音。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

教学过程:

1指名读课文。

2复习:

(1)给课文分段。

(2)给课文第2大段分层。

(3)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3指导读课文练习。

4同桌互读课文练习,读准。

5生字生字学习检查与指导:

撒(多音字)

狼虑

狠虚

6感情朗读课文表演。

7找出课文中的童谣,并搜集你知道的童谣,同桌交流。

活泥巴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2、发挥想像,模仿文中相关内容进行练说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夏天最喜欢玩什么?(雨天玩水、滑旱冰、骑车、放风筝....)而在乡村孩子 的童年记忆里,泥巴是他们的珍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2、检查识字

3、找学生“开火车”读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4、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弄清: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讨论交流后,板书: 涅泥人,泥物 孩子们 备下野餐 课文主要讲了孩子们捏泥人,泥物活灵活现,饿了累了备下野餐,快乐无比。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文中的哪些段落语句让你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课文,找到并画出你喜欢的段落句子。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

★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a、第3自然段

(1)“撒欢”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撒欢的时候?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撒欢的?

(2)一个“撒欢”,多么形象,多么传神,孩子们玩泥巴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

(3)再读这部分,看你能不能读到那些玩泥巴孩子的心里去!

b、读捏泥人泥物一段(第4自然段)

(修饰词用的比较准确,使孩子们捏出的泥人泥物活灵活现)

(1)想想看,孩子们除了涅书中提到的人、物外,还可能捏些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特 点?请依照书中的格式试着说一说。

(2)读这一部分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表现出一种活泼、快乐的感情。

(3)这部分写出孩子们捏得尽兴,还写出了唱得尽兴。谁来读一读?

(4)这段话还写出了“三美”白牙、黑泥鳅、红泥哨写出色彩之美。 清亮亮。脆生生用abb式写出声音之美。

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饿了累了准备野餐这一段(第5自然段)

用了“不是…就是”说明孩子们是不愁吃的,在寻找吃的过程中体会到孩子们的天真快乐。用这个关联词语说话。

2、引导学生讨论

(1)文中有两句几乎一样的话,把他们找出来画出来,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两句话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在开篇部分写“这风一样的日子哟”结尾部分写“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是比喻句,开篇说明童年时光虽然美好,但更为短暂,感叹时光流逝之快。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说明作者对童年十分眷恋。

四、总结

童年是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玩泥巴师童年生活中一段最快乐的时光,那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呀!

板书设计:

童 年 的 泥 巴

捏泥人、泥物——捏得尽兴

孩子们 唱得尽兴 快乐无比

备 下 野 餐——吃得尽兴

活泥巴教案篇5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豆芽破土而出的过程

技能目标:

引导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完整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

通过体会小豆芽钻出泥土时激动兴奋的情感,引发幼儿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重点: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种植种子,观察其发芽过程

2、种子从播种到发芽长大的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1、幼儿讨论自己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2、出示图片让幼儿进一步观察种子是如何钻出泥土不断长大的过程。

3、学习诗歌“钻泥巴”。

4、引导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出种子发芽的经过。

5、谈话:怎样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教学反思:

在整个说课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准备我觉得自己还是挺认真的,我没有按照一般的要求的.去设计这节课,我以为这会是好的,没想到这却成了偏题,说实话有一点儿伤心,不过这是第一次嘛,而且我觉得应该是我在设计的课中并不能体现我的想法,所以老师们就更不能理解了,只是会觉得我设计的课偏题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经验教训:在还没有把课说好的情况下就不要去一昧的讲究新颖,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不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本意可能还会很乱。

活泥巴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自由玩耍中感知胶泥的特性。

2、通过游戏掌握摔泥、团泥、捏泥、压扁等基本技能。

活动准备:

红色胶泥若干,一处供幼儿玩耍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玩泥,体验玩泥的乐趣。

1、教师随意取泥放于手中,通过看、揉、捏,说出自己的感觉。

泥巴捏在手中是什么感觉?捏一捏,有什么变化?

2、幼儿自由玩泥,鼓励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民间游戏:摔泥巴

1、教师边念儿歌边摔泥巴,引起幼儿的兴趣:"东洼里,西洼里,都来看我放啪哩!打响的幼儿要再次说儿歌:"东胡同,西胡同,都来给我补补丁。"其他幼儿要从自己的泥巴上掰下一块,捏扁把洞补上。如果泥巴未发出响声,对方幼儿要从其泥巴上挖三下:"泥花花,挖三挖。"

4、幼儿两人一组玩游戏,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

(1)在未摔之前,检查泥巴窝窝底部是否完整。(摔泥的幼儿应尽量将泥碗破口摔大。)

(2)一定要补住泥巴窝窝的破口。(补泥的幼儿,将泥压扁、压薄,能补起破口即可。)

三、游戏结束整理场地。

活动反思:

从事幼教工作后,我在工作中不断发现,亲近自然的确是孩子的一种本性。孩子对于沙子、泥土之类的东西更是情有独衷,作为幼教工作者,真的应该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本节活动,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农村自然材料——泥巴,通过孩子动手操作,自我展示,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幼儿的创作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尽情的玩,尽情的做,体会成功的乐趣。

活泥巴教案篇7

设计意图:

在农村,泥土随处可见。许多孩子喜欢捶打、揉捏泥巴,从中体验创造和接触大自然的乐趣,这几乎成为他们快乐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泥土这一丰富的自然资源,可引导幼儿获得有关泥土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探索能力。为了让孩子们玩得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这一活动最好安排在夏季作为半日活动进行。

目的:

1、感知泥土的特性以及含水量与泥土湿度之间的关系。

2、体验自由创造的乐趣。

3、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准备:

1、事先寻找一处安全的、有水源的泥地(最好靠近稻田)。

2、帮助幼儿获得玩沙的经验。

3、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小水桶、废报纸等。

4、给幼儿剪好指甲。

过程:

一、看泥

1、带领幼儿来到泥地,引导幼儿用脚踩踩,用树枝戳戳泥地,说说自己的感觉。

2、请幼儿分别从各处抓几把干泥土放在废报纸上,看看泥土里藏着些什么(小石子、树叶、草根等),并要求幼儿把它们与泥土分离开来。

3、清除杂质后的泥土看上去怎么样?用手搓捏有什么感觉?

4、请幼儿用石块敲击泥土,看看它们会怎么样。告诉幼儿土壤就是由这些较小的泥土颗粒组成的。

5、引导幼儿通过回忆说说泥与沙的不同。

二、和泥

1、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些比较干的泥土变湿呢?(加水。)

2、请幼儿用各种办法取水来湿润泥土,感知干泥土与湿泥土的不同以及加水量的多少与泥土湿度之间的关系。

3、鼓励幼儿边和泥,边互相交流和泥感受,如:泥土太湿,就会因太软而不易成形;泥土太干,就会因太硬而不易揉捏。

4、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干泥变湿,湿泥变干?

5、帮助幼儿和出软硬适度、有一定弹性的泥团。

三、玩泥

1、与幼儿一起自由玩泥巴,鼓励他们边玩,边自由交流,引导他们互相学习。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泥方法,以拓展其他幼儿的思路。

①将泥搓成圆球放在地上滚动,使其粘上树叶、小石子等,形成一个“超级球”。

②用树枝把若干个泥球串在一起做成“羊肉串”、“豆腐干串”等,做“烧烤店”的游戏。

③将泥直接糊到玻璃瓶或塑料瓶外面,做成质朴的`“泥瓶子”,并在瓶外用树枝刻画或用树叶粘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④将泥土做成大饼,并用树枝在上面刻印图案,或将树叶撕碎撒在上面当作葱花、芝麻等。

⑤捏可爱的泥娃娃,并借助树枝、石子等装饰细节部分。

3、鼓励幼儿自由走动,互相观摩学习。

4、带领幼儿一起做“响炮”。

①大家玩得这么高兴,我们一起用泥来做个“响炮”吧!

②教师示范“响炮”的做法:将一团拳头大小的泥搓圆,用拇指在泥团中间挖个坑,然后用拇指转动泥团,用食指配合使其外部成碗状,最后,把“碗”底捏薄,使其薄于其他部位。

③教师示范“放炮”:先托起“响炮”,然后使劲将它倒扣在地上(最好在石板上)。在空气的推动下,“炮”会破裂发出响声。

④请幼儿学着制作,享受自由游戏的快乐,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教师同时在旁用泥做一个“大碗”以备后用。

四、用泥做“小湖”

1、教师在刚才做的“大碗”里倒入水,启发幼儿看看这个“大碗”像什么。(池塘、小湖、游泳池等。)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这个“大碗”是否渗水,说说为什么。

3、请幼儿设想:如果这个“大碗”放在野外,会有什么结果?(如雨水一淋会酥,太阳一晒会裂,风儿一吹会干等。)

4、请幼儿在“小湖”中放入树叶当小船、小鱼等,与幼儿约定第二天再来看结果。

5、启发幼儿把玩泥场地收拾干净,以免污染环境。临走请每个幼儿带一件得意之作回园,并启发幼儿用塑料袋装些肥沃的泥土回园养花。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晾干后着色,体验制作的乐趣。

2、如有可能,带领幼儿到附近的砖瓦厂或陶瓷厂观看工人制砖、制陶。

活动反思:

从事幼教工作后,我在工作中不断发现,亲近自然的确是孩子的一种本性。孩子对于沙子、泥土之类的东西更是情有独衷,作为幼教工作者,真的应该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本节活动,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农村自然材料——泥巴,通过孩子动手操作,自我展示,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幼儿的创作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尽情的玩,尽情的做,体会成功的乐趣。

活泥巴教案7篇相关文章:

活大学生心得体会6篇

对生活部工作计划6篇

我们身边的活雷锋作文6篇

党支部活工作总结6篇

对生活部工作计划精选5篇

活教育的心得体会2000字5篇

在生活部的工作计划8篇

培训活教育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对生活部工作计划模板6篇

培训活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活泥巴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4970